第58章 農業問題很大(1 / 2)





對大明的戰爭終於打響了,十五萬普軍浩浩蕩蕩在萊茵蘭軍事區進行了閱兵儀式,他們裝備了最先進的步槍和火炮,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卻十分之強。

作為誌願軍參與戰爭,這其實就是一個幌子,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普魯士對大明的不宣而戰,畢竟聽從陸軍總參謀部的十五萬陸軍是誌願軍,這是個人都知道是在放屁。

普魯士已經很久沒打仗了,不得不說普魯士這個軍國主義的搖籃果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就算奧古斯特在《帝國的毀滅》中批判過戰爭,但是人們還是渴求戰爭。

雖然施泰因梅茨元帥之前還在那裡猶豫不決,可是一到正式出兵的環節,他老人家手都不帶抖的,立刻簽上名字。

普魯士的柯尼斯堡造船廠在去年一共建造了主力艦三艘,護航艦十餘艘,都是蒸汽船型號也是比較老的。

但這其實都不成問題,奧古斯特在戰艦上的看法就是裝備可以差點,但數量得管夠,但即使是這樣最終造出來的第一批戰艦數量還是比預期的要少,不過也確實很無奈,海軍這邊確實很拮據,總共船塢就隻有五個,海軍士兵的裝備也不咋地,總人數也就一千人出頭。

英國海軍助理部長查爾斯·斯賓塞看見這樣的普魯士海軍對此的評價是,擁有不俗的陸軍,但海軍卻是這樣一支貧窮的部隊。

雖然丟臉了一些,但也確實沒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就普魯士這兩條船你彆說打海戰了,當個運輸船都不合格,因為艦體太小了塞不下那麼多人。

但是畢竟跟英國人是聯盟,你幫英國人打架,人家也樂意載你一程,海戰靠英國的艦隊當然可以,不如說根本就沒有海戰這種東西。

跟著過去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防止英國小手這麼一抖就把普魯士軍隊給賣了,這樣至少可以用自己的艦隊把士兵運走。

英國人也不是第一次坑隊友了,還是要留個心眼的。

對於毛奇的指揮才能奧古斯特是很信任的,這也是他想要的大戰,奧古斯特將戰爭的禮遇交給了他,他自然不遑多讓。

在亞洲的戰爭奧古斯特可以不用管了,毛奇應該能夠處理好,現在奧古斯特還是要將目光聚焦在國內。

因為此時的普魯士發生了一件奧古斯特始料未及的事情。

就在英普條約簽訂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農業部傳來的消息讓奧古斯特有些蚌埠住了,1859年的農產品自給率是百分之九十三,今年1861農產品自給率暴跌到百分之六十三,這是什麼個情況呢?

我們還得把時間往回撥一撥,奧古斯特剛執政時頒布的《農業調整法案》,規定了容克地主不得哄抬糧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但是其實有耕地的自耕農在普魯士中數量很少,大部分還是有地的容克地主,他們是普魯士農產品的來源,在他們可以靠哄抬糧價得到更大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會願意去種地,維持普魯士國內的糧食產量。

雖然這幫人就是幫黑心商人,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算是讓普魯士人的飯碗端在了自己手裡。

可是《農業調整法案》讓他們能夠謀取暴利的手段沒了,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讓他們老老實實跟著規矩走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們也挺聰明的,轉型不就好了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