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型宗教現場(1 / 2)





隨著維也納條約的簽訂,奧地利被開除德籍,並且失去了大量的土地,首先是最重要的蘇台德山地,這裡割讓給普魯士後,奧地利的北邊便無險可守,現在真的是隻要普魯士想,就可以一隻手直接插進奧地利的鼻孔裡。

遭此大敗,弗朗茨這個奧地利帝國皇帝的位置也坐不住了,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異常激烈,眼瞅著國家都要裂開了,緹娜又一次對奧地利伸出了橄欖枝,希望能跟奧地利簽署一個友好的條約,隻是這假的連弗朗茨都不信,自然也沒有接受。

當然肯定還是有一些國家不希望奧地利直接去世的,比如法國,拿破侖三世給奧地利提供了將近三千萬法郎的貸款,並且以雇傭兵的形式幫助奧地利鎮壓叛亂。

可謂是真的奧地利國父了,可以說奧地利還能繼續維持下去,很大程度是因為法國抬了一手哦,不然奧地利早就裂開了,為了維護從奧地利那裡搜刮的利益,意大利也借著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在奧地利找了個合適的地方恰意麵。

以奧地利目前的情況,它是完全被踹出遺留國家的行列了,但是一方麵也有人擔心普魯士一口氣拿的是不是太多了,一口氣割了這麼多,奧地利也來一手我的奮鬥該怎麼辦?

這倒不用太擔心,因為奮鬥也是需要有基本盤的,奧地利這會褲衩子都沒了,怎麼奮鬥,等普魯士乾翻法國完成全國的統一後,再回過頭實現德奧合並,到時候奧地利不丟盔棄甲以禮來降?

而在普奧戰爭之前,大部分人都認為普魯士打不贏奧地利,無論在體量還是軍隊的數量上普魯士都處於劣勢,再加上開局還要翻越巨大的蘇台德山地,精疲力儘的情況下根本不是奧地利的對手。

有不少人對毛奇的閃電戰術提出質疑,整個總參謀部也不是自始至終意見統一的,他們認為毛奇的作戰計劃激進不現實,而往往現實比想象中更加魔幻。

當然毛奇也不是沒有缺點的,他在戰爭中也犯下了一些錯,比如開局的混亂局麵,當部隊脫離原定的作戰計劃時,毛奇就會有些焦慮,他又喜歡去猜敵軍的主力和計劃,前幾次撲空也讓毛奇的心態出了一些小問題。

一旦繁瑣的計劃被打亂,那麼所有戰線就會陷入混亂當中,而毛奇在這方麵的處理能力不夠強,在最後的薩多瓦戰役中,毛奇甚至一度有過悲觀的情緒,都想要放棄繼續進攻了,但是無論如何他雖然偶爾犯病,但大方向上是正確的,他的操作甚至被當做進攻的教科書級模版。

主打的就是一個突然與不可預測,越是敵人想不到的事情就越是要去這麼做,才有可能出其不意一擊製勝。

雖然大家偶爾會調侃毛奇將軍的迷惑行為,但在戰爭開始的時候通常都不是他這一塊先發病的,所以學習要學全套的,不能光把彆人發病的姿勢學去了人家微操出奇跡的戰績一點不學。

奧古斯特在無數的鮮花中接待了凱旋而歸的將軍與士兵,她在腓特烈廣場上說道,“我相信著我們的將軍和我們的士兵一定能夠將勝利帶回普魯士,羅恩將軍磨利了寶劍,而毛奇元帥正確的使用了寶劍!”

剛在維也納閱完兵的士兵們剛回來就能聽到奧古斯特當著全世界的讚美他們的功績,不僅如此奧古斯特還決定整波大的,在總參謀部各個將軍的陪同之下親自檢閱自己的部隊。

而一開始主張戰爭的緹娜此時也成為了整個普魯士追捧的對象,所有人都在讚美她的判斷,以及毅然決然發動戰爭的勇氣。

這場戰爭把緹娜的名聲徹底打出去了,以前普奧戰爭的時候還沒覺得有什麼,丹麥嘛,曾經北歐的霸主現在也就是個送外賣的,正常人肯定都會認為打它是很簡單的,

但是沒有人會覺得打奧地利簡單吧,人家就算再low也是列強,就算實力有水分,實打實的體量擺在那裡,你要跟他硬碰硬,怕不是嫌自己命太長的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