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民生問題(1 / 2)





隨著歐洲黃金時代的到來,各國也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巴爾乾戰爭使得歐洲各國賺的盆滿缽滿,整個世界進入了一段相對和平的事情,除了非洲和美洲那邊的小摩擦之外,最能吸引大夥注意力的還是發生在東方的一係列革命。

但由於這條世界線中,大明主要的敵人是沙俄,而明帝國很明顯比大清硬氣多了,總體戰上甚至還能取得一定的優勢,俄羅斯對遠東的侵略也間接的幫助大明削減了內部矛盾,幾乎所有國民都沒有將內部的問題太放在心上,主要還是對付來自西方的敵人。

所以大明的革命並不牽扯思想,對於歐洲的民主主義思想,明王朝秉持的就是一個已讀不回,他們認為西方強大的原因就是他們有工業化,等我也有了,那你們還敢過來揍我不成?

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大明的洋務運動日益興起,許多先進的工業機器都被引入大明,但是在奧古斯特看來,大明這麼個搞法最終肯定也是複刻清朝的結局,最重要的思想並沒有得到解放,那即使他們從歐洲購買到了先進的工業機器,他們也難以完成產業升級。

但雖然大明內部有一堆問題,但還是能給德國提供穩定的收入,德國在大明的貿易可以說是風生水起了,大明盛產許多歐洲稀缺的資源,而德國又擁有全歐洲質量最好的商品,一來一回,光是這個差價就能賺好幾倍,德國賺麻了都。

將目光看向巴爾乾半島,在各方的努力以及巴爾乾諸國半殘帶來的各種紅利之下,以色列在東色雷斯建國,至於這裡的原住民,反正猶太人是表示要跟他們和平共處,但猶太人的嘴騙人的鬼,誰信誰傻逼,這也不好說。

大部分的民族都由教會出錢幫忙遷徙,該去哪裡就去哪裡,是希臘人就把你引渡回希臘,是土耳其人就幫你引渡回土耳其,趕緊把民族啥的全部丟進他們該在的地方,以免民族問題再次引發戰爭。

天主教會在君士坦丁堡也算是站穩腳跟了,東正教會隻恨財力不足,隻贏得零星的幾個教堂,主要還是背後的主顧俄羅斯沒錢了,不然他們還能再堅持一會。

在世俗上擁有一定影響力的教會也投桃報李開始跟英國進行合作,對於以色列的問題天主教會就保持了沉默,猶太教跟天主教勢如水火,現在看在同一個大爹的麵子上選擇了合作,大家各奔東西,互相的口水戰還是免不了的,但是氣氛上要緩和了許多。

德國這邊最近忙活的東西比較少,俾斯麥對宗教還有一定成見,對於宗教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她並不相信。

俾斯麥不喜歡天主教這件事情在德國人儘皆知,但自從倫敦會議結束之後,俾斯麥也改變了一下策略,對宗教開刀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事,你可以說天主教會是貴物,但天主教他們最初的理念是好的,隻不過因為世俗的原因,它變壞了而已。

世界上絕大部分政治家都在利用宗教,從短期角度來說,利用宗教肯定是比根除宗教要好,宗教這玩意可以壟斷知識,更有甚者還可以無中生有的曲解教義,即使它不是這個意思,隻要彆人理解成這個意思就好了,宗教既可以用來維護統治,禁錮思想,也可以用來攻擊政敵,奪取利益。

新教的情況其實也跟天主教差不多,他們給德國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問題,俾斯麥曾經認為削弱主教的權力就可以解決問題,她從憲法上對宗教的轉播途徑進行了限製,但是沒用。

因為主教根本就沒有權力,一個大主教和一個牧師在教會地位上是相同的,隻是因為世俗賦予了他們不同等級的權力而已,所以俾斯麥想要靠法律削減教會權利的想法就失敗了,然後她就轉向了用暴力來壓製宗教。

但還是沒用,最後俾斯麥也是放棄了,即使是她也不得不承認,宗教不是問題的根源,你去折磨宗教是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的,宗教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還是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