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4【趙桓的思想覺悟】(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912 字 5個月前




:[]

開封城很大,因此鐘鼓樓不止一處。

隋唐宋元四朝,皇城裡也有鐘鼓樓,不知明代咋就給取消了。

一個月誤差兩刻的時鐘,朱銘感覺已經很精確,於是下令再製作兩台大擺鐘,分彆置於鐘樓和鼓樓之上。已經做好的那一台擺鐘,則放置於大慶殿,用於君臣參加朝會時報時。

開封的鐘鼓樓為東西布局,鼓樓在東,鐘樓在西。

那是非常高的兩層建築,基座完全是城牆模樣,下方還有一道過街拱門,算上石砌基座實際有三層。

朱銘打算搞那種四麵鐘,四個方向都能看到。

他問王道士會不會很困難,得到的答案卻是:設計製造四個鐘麵,比加一根分針簡單多了……

反而是鐘樓的中式房頂,不適合安裝這玩意兒。

晚清民國時期,也有類似煩惱。

其解決辦法極為粗暴,直接在鐘鼓樓的房頂開洞,修一座小型西式鐘塔上去。眨眼一看,就仿佛傳統鐘樓的天靈蓋,骨質增生猛地長出一根獨角。

巨醜無比!

但勝在省錢省事兒。

朱銘當然用不著省事兒,讓專業人士去費腦筋便是。得益於宋徽宗大興土木,鍛煉出許多優質建築師和工匠。

工部那邊很快給出設計,收窄鐘樓的頂層屋宇,繼續往上麵再蓋三層。

逐層越收越窄,如同佛塔一般。

不知從哪天開始,東京市民猛地發現,鼓樓的鼓它不響了,每天隻能聽到鐘樓敲鐘。

仔細打聽才知道,鼓樓正在拆了上層重建。

大家都沒放在心上,他們被宋徽宗折騰習慣了,隻要彆強拆民居就沒人在意。

在成品擺鐘搬去大慶殿之前,還就近弄到東宮放了幾天。

朱銘的妻兒們都來看熱鬨,覺得這個東西非常新鮮。

“這針為何一直能走?”折豔繡蹲在擺鐘麵前,看了半天忍不住發問。

朱銘簡單解釋說:“那個擺來擺去的東西,叫做單擺。如果空氣和機械沒有阻力,它就能一直擺動個不停,為這個擺鐘帶來動力。旁邊像秤砣一樣的東西,叫做重錘。把重錘拉起來,它就有往下墜的力,用來補償單擺受到的摩擦阻力。”

折豔繡眨眨眼,仿佛聽懂了,又仿佛啥都沒懂。

“我知道摩擦力,皇爺爺講過!”已經七歲的庶長子朱康舉起小手。

朱銘問道:“你還知道什麼?”

朱康回答:“皇爺爺說,我的玩具木球滾出去,如果沒摩擦力就一直滾,受了摩擦力才會停下來。”

“哈哈哈!”朱銘不由大笑。

鄭元儀站在旁邊笑容滿麵,她的這個兒子,從小聰明伶俐,極受朱國祥、朱銘父子寵愛。

反觀張錦屏所生的嫡子朱洋,看起來就呆呆的,平時都不怎說話。

兩相比較,鄭元儀難免生出彆樣心思。

其他側妃就沒那麼多想法,反正皇太孫肯定輪不到她們的孩子。

張錦屏說:“妾身近年來一直在學物理,卻是還沒有學過單擺,不知用到的是什麼原理。”

“拿紙筆來,我畫給你看。”朱銘說道。

張錦屏立即讓宮女捧來紙筆,輕輕鬆鬆就把朱銘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鄭元儀頗為無奈,她實在不懂那些學問。

李師師微笑坐在旁邊,跟裴嫦娥低聲交談,似乎完全沒注意到有人爭寵。

種妙蘊卻立於張錦屏身旁,耐心聽著朱銘講單擺原理。

折豔繡也聽了一陣,聽得直打哈欠,拉著趙福金、趙富金去玩球。

趙福金一步三回頭,她的兄弟已耕種半年,也不知現在過得如何。她很想親自去郊外看看,卻又不知如何跟朱銘開口。

這些女人,平時不常聚在一起,私下已形成了幾個小團體。

朱銘眼裡其實都看得明白,他把單擺原理講完,招來隨侍太監說:“兩位趙夫人,讓她們選個日子出城逛逛。不必太張揚,帶一隊侍衛和幾個近侍即可。”

“是!”

太監名叫李畫,這當然不是本名,入宮之後自己起的。

他在舊宋的職務是“寄班小底”,隸屬於內侍省寄班,具體是負責跑腿兒的,比如幫皇帝傳達急詔之類。

而且屬於跑腿當中的最底層,排前麵的還有供奉、侍禁、殿直、奉職。稍微有好處的跑腿工作,早被其他太監給搶光了,輪到他時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所接洽者也全是不受寵的嬪妃。

卻不想因禍得福,竟成了新朝太子的近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