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勸降與離間】(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508 字 5個月前




:[]

失去洞庭湖的控製權,鹿角寨楚軍想要撤退,就必須走陸路南下。

但往南四十裡,便有汨羅江橫在前方。

大明陸軍抵近,楚軍就不敢直接撤了。

因為獲勝的大明水師,可以從容航行至汨羅江口。然後分出小型艦艇,沿途打探楚軍的蹤跡,專挑其過江的時候進行騷擾,聯係並配合陸軍發動半渡而擊。

“不能直接往南撤,但又不得不撤。”周倫說道。

楚軍的幾位大將,高癩已經戰死,楊幺重傷被擒,雷德進大敗之下還在犯迷糊。

如今,隻剩鐘義和周倫能做主。

鐘義一直瞻前顧後,此刻生死關頭,竟然變得有擔當起來:“先往東撤,那邊有許多小河。我軍隻要有序撤退,隨時可以半渡攻擊追來之敵,賊明那邊是不敢全速追趕的。”

周倫指著地圖說:“歸義江口有水寨,那裡的友軍可以接應主力。可遣快船飛報平江縣城,讓他們搜集所有船隻,夜晚選一個隱秘地點讓主力過江。”

“乾脆撤到歸義江口就不走了,”鐘義說道,“東邊有平江縣做依托,隨時可以撤去縣城,軍糧也不會再短缺。若是陛下率援軍而來,也可屯兵歸義水寨,伺機救援鹿角寨這邊。”

羅水自東北流向西南,汨水在平江縣城徑直往西,兩條河彙流之後就是汨羅江。

彙流之地,即歸義江口,也即後世的汨羅市區所在。

鐘義和周倫很快確定作戰計劃:鐘義帶著主力迂回撤退,周倫領兵五千堅守鹿角寨並斷後。

主力撤退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鐘相何時帶兵過來救援。

就算來了,援兵也可能被堵在汨羅江。

鹿角寨這裡兵力太多,而且糧道很快就要被斷,拖上一兩個月必然缺糧,到時候隻能打漁撿河蚌為生。

而主力撤去歸義江口,既可緩解軍糧壓力,又能保護從平江縣而來的糧道。隻要死守住江口,還可阻止大明陸軍南下,並且接應鐘相的援軍,為楚軍反攻提供一個橋頭堡。

楚軍精銳的執行力很強,敲定計劃立即行動。

鐘義率領主力撤走時,所帶的輜重不多,順著小河輕裝急行。

周倫留兩千人駐守寨堡,自己帶兵去攔截大明陸軍。又讓雷德進統率殘餘水軍,躲在兩支“鹿角”之間的軍港,形成雙子城堡與戰船協同的水陸立體防禦體係。

南方水網密布,這不是說著玩的。

從白祺、王淵的屯兵地,到鹿角寨隻有二十裡,中間卻要跨過五條不知名的小河(新牆河在宋代還未形成,分散成多條小河流入洞庭湖)。

每跨過一條河流,白祺、王淵都小心翼翼,先派偵察部隊過河查看,再派精兵搶渡站穩腳跟,接著再讓大部隊分在幾處渡河。

沒辦法,害怕新軍被伏擊,一旦遭遇半渡而擊就完蛋了。

他們手裡也有精銳老兵,但僅僅六千人,都是白祺從蜀中帶來的嫡係。

其中,白祺的親兵有三千,剩下三千是林衝的部隊。

在一條隻有十多米寬的小河處,負責斷後的周倫,與數萬大明軍隊相遇。

鐘義撤走的時候,留下了許多旗幟,現在都被周倫給用上,插在沿河樹林裡偽裝成伏兵。

王淵用望遠鏡觀察一陣,說道:“敵軍主力可能跑了,我們聚兵已經很快,現在又不是收稻子的時候,楚軍不可能調集足夠糧草到鹿角寨。”

“楚軍主力要是沒走呢?”林衝問道。

白祺笑著說:“那就圍而不攻,立下營寨跟他們耗,再讓水師截斷汨羅江和湘江。我軍隻是糧草不足,鐘相卻是四麵楚歌。我們在這裡多耗一個月,江西、廣西的友軍就能多攻占幾個縣。更何況,還有各族義軍群起而攻。”

三人說話之間,偵察部隊已撒出去,需要確定好幾處渡河點。

半下午時分,明軍主力分成五處渡河。

周倫的兵太少,不敢輕易阻攔,隻射箭騷擾一番,便迅速退往鹿角寨方向。

他隻能做到這個地步,如果明軍主力向東南追去,那就隻能靠鐘義自己想辦法擺脫了。

然而,明軍並未追趕楚軍主力,而是小心翼翼朝鹿角寨靠攏。

白祺、王淵、林衝也是沒辦法,他們手裡超過八成屬於新軍。如果再有一萬精銳,早就分兵直接殺去歸義江口了。

當天傍晚,明軍對鹿角寨完成圍困。

鹿角寨可以說像是鹿角,也可說類似一個螃蟹鉗子。

鉗子的兩端建有雙子城堡,鉗子的中間是水寨和水軍。還有一條小河,流到鉗子中間彙入洞庭湖,另有兩條支流把整個鉗子隔開。

地形極為複雜!

這裡是唐宋六大陶都之一的鹿角窯,也是嶽飛征討楊幺時的屯兵據點,明代也是在此設立巡檢司控厄洞庭湖。

若能攻占此地,就算今年無法滅掉鐘相,也等於把鐘相關進了籠子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