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0【桑下論道】(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1611 字 2023-04-25




“人之初,性本善……”

陸提學認認真真讀完,不時的點頭表示讚同,最後說道:“此蒙文確屬上乘,利於孩童學習,但不可稱其為經,且改名為《三字文》吧。”

朱銘對此無所謂,拱手說:“多謝提學賜名。”

陸提學微笑頷首:“李通判言你貫通三經,我這就考你一考。”

此言一出,隨行的二十個西鄉縣士子,齊刷刷把目光投到朱銘身上。有疑惑,有不屑,有嫉妒……種種情緒,不一而足。

貫通三經,可不是能隨便說的!

一個少年貫通三經,基本能夠斷定在吹牛。

陸提學又對錢教授和士子們說:“吾提之問,爾等也可回答。”

“請提學不吝賜教!”

眾人紛紛鞠躬作揖。

陸提學負手而立,望著前方山川:“何謂道?何謂器?”

一個姓餘的士子搶答:“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沒等這人說完,其餘士子已懊悔不已。

悔的是自己反應太慢,竟錯過了表現機會。這是《易傳》裏的原話,而且非常出名,就算不治《周易》也能答出。

陸提學看向朱銘:“成功以為如何?”

朱銘聽懂了對方是啥意思,以前白崇文、李含章、向知縣考教學問,皆以科舉內容為出發點,隻是讓朱銘解釋經文而已。

眼前的陸提學,已經跳過科舉高度,直接要跟朱銘談理論道。

朱銘回答說:“道即理,器即事。”

如此答案,跟餘姓士子差不多,但又更具體一些。

陸提學又問:“道器何乾也?”

“道體器用!”

“道器不二。”

“道亦器,器亦道。”

“……”

隨行士子們紛紛搶答,這次他們得抓住機會,說的都是大而空的主流觀點。

朱銘仔細思索,並沒有說話,他在猜測陸提學的心思。

擅長做閱讀理解的考生都知道,隻有想明白出題者的用意,才能無限接近於標準答案。

陸提學問朱銘:“為何不言?”

聯係之前陸提學的言行,對方似乎很推崇雜學,朱銘給出答案:“治器顯道。”

陸提學聞言一怔,認真思考之後,竟然開心大笑:“好一個治器顯道,真乃吾輩中人也!”

這不但是標準答案,而且超乎出題者的預期。

“治器顯道”是南宋事功學派的思想,當時朝廷經曆了一係列慘敗,諸多士子開始進行反思。於是提出要學以致用,做學問的追求是國富民強,拋棄那些假大空的道理,實事求是的去做人做事。他們推崇農商並重、義利並舉、王霸並用。

南宋事功派誕生的環境,以及他們提倡的內容,跟明末的實學派如出一轍。都是國家衰弱,拋棄虛談,追求實用。

陸提學當然不是什麽事功派,但他推崇雜學,互相之間搭得上。

眼見搔到陸提學的癢處,朱銘乘勝追擊說:“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

陸提學仔細品味此句,居然生出知己之感,同時還有點嫉妒:我也是這麽想的,怎麽就沒總結出來?

這句話,出自南宋陳亮之言。

朱熹和陳亮是好基友,都屬於狂熱主戰派,但他們的學術思想水火不容。都試圖說服對方,又都拿對方沒辦法,就差靠打一頓論輸贏了。

“成功上前來!”

陸提學見獵心喜,完全不理會旁人,讓朱銘跟他一起前行。

行走一陣,田埂稍寬,有棵桑樹。

陸提學也不嫌棄地麵很臟,一屁股坐在桑樹下,招手道:“來坐。”

於是,朱銘也灑脫起來,挨著陸提學坐下。

如此情形,讓隨行士子嫉妒得發狂,恨不得踹飛朱銘換成自己。

誰讓他們不會審題呢?腦子一熱就開始搶答。

應付這種考教,答案是否正確無所謂,主要看出題者喜不喜歡。

“拿酒來!”陸提學喊道。

兩個皂吏連忙上前,擺好酒盞給二人倒滿,還以絹布鋪地撒上果脯。

陸提學嚼著果脯喝了一口,又問:“二程所言‘存天理滅人欲’,成功如何看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