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4【家中來信】(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1606 字 2023-05-08




鄭胖子前腳離開,鄧夏後腳便至京城。

鄧夏是來送信的,一路跟隨遞送公文的官差。雖然也可以讓官差捎信,但沈有容放心不下,讓鄧夏務必親自走一趟。

除了沈有容的家信,還有令孤許等士子的信件。

另外,白崇彥、閔子順的家人,也委托鄧夏把書信帶來。

朱國祥將老婆的信看完,說道:“炒茶技術泄露了,去年冬天,一個鄭家茶工被人灌酒,把炒茶的大致流程傳出。今春便有人製作炒茶,那茶工驚恐之餘,乾脆舉家逃去興元府,投靠了另一個大茶園主。”

“遲早的事。”朱銘說道。

北宋末年的奴仆都是雇傭製,奴仆的子女擁有自由身。

世仆當然也存在,屬於合同到期,卻主動留下來,終身服侍主人家。這些世仆的子女,也可以叫家生奴,但同樣擁有自由身。

相較於龐大的奴仆群體,世仆和家生奴是很少的。他們一般都是心腹,留在主人身邊聽候使喚,又或者被派去店鋪、作坊做管理者,不可能去做底層製茶工人。

所以宋代的革新技術,如果接觸的人過多,是很難進行保密的,因為工匠的流動性太強。

這麽說吧,福建那邊的禦茶園,經常耗費大力氣研究新茶。往往頭一年研究出來,第二年就遭泄密,私茶質量反而超過禦茶。

專利保護什麽的,肯定沒有。

就算有,也無法實施,太依賴執法力度了。

宋代隻有書籍版權保護法案,不管是自己寫的新書,還是重新校對的老書,都可以送到衙門進行審核,通過審核就能獲得版權保護。

印刷之時,有專門的版權頁,用大字注明這本書不可盜印。

盜版商若被證實其違法行為,最高判罰是抄家!

但這種版權保護,頂多能在本州縣起作用,地方官府很難跨境執法。

朱國祥說:“洋州的底層百姓,依舊在喝更便宜的散茶。上流社會階層,還保留著喝高級團茶的習慣,隻經常用炒茶來招待客人。炒茶的主要客戶,是城市中產和官府訂單,如果炒茶產量過多,本地市場很容易飽和。”

朱銘說道:“肯定沒有飽和,市場都沒有完全開發出來,隻是短時間內供大於求而已。大明村和鄭家,想要把炒茶賣完,必須通過走私途徑。”

也可以走茶馬司的正規途徑,但有三個難處:

一是川峽四路的茶葉,隻能賣去邊疆換馬,就算是民間商賈販運,也必須運到熙河路都大茶馬司。

二是合法賣茶,稅收太重,利潤並不高。

三是那些少數民族,還沒有喝炒茶的習慣,就算運過去也不一定有市場。

朱國祥說:“張廣道打算跟鄭家合夥走私,有容剛開始表示反對,後來被眾人說服了,因為想搞走私的不止張廣道。而且,大家也不覺得走私有啥錯,整個洋州三縣,不參與走私的茶園、茶商早破產了。”

即便是走儻駱道,也是要交稅的。

駱穀出口有個收稅站,可以輕鬆買通稅吏,以普通貨物報關,以此逃避高額茶稅。

朱國祥又說:“大明村的人口,已經超過1700人。下白村的漢江對岸,那些散居農戶主動要求,連人帶地集體並入大明村,以尋求大明村的保護,逃脫官府的苛捐雜稅。”

朱銘笑道:“這等於我們的地盤,直接擴大了五分之一。”

朱國祥把書信扔進爐子裏燒掉:“在孟昭、餘善微夫妻的建議下,有容把村子劃定為三個裏。原有的黑風寨附近土地為第一裏,廢茶山到江邊客棧為第二裏,靠近漢江的河穀地帶到下白村對岸為第三裏。”

“我這後媽,是個能做事的。”朱銘給予高度評價。

朱國祥搖頭說:“肯定是餘善微出的主意,那個女人不簡單啊。”

朱銘問道:“縣衙什麽反應?”

朱國祥說道:“向知縣升遷了,新來的知縣叫龐瑞。此人做了好幾年州學校長,估計是窮瘋了,一上任就往死裏撈錢。簡直連臉都不要,打著為朝廷征集糧餉的幌子,一口氣增加好幾種苛捐。下白村對岸的零散農戶,就是受不了這個,才帶著土地集體投靠大明村。”

“主簿張肅是什麽反應?”朱銘又問。

朱國祥忍不住好笑:“張主簿和白二郎聯手,抗拒這種胡亂收稅的行為。但張主簿是真心抗拒,想緩解百姓的負擔。白二郎和手下那幫胥吏,卻是一邊抗拒,一邊趁機撈錢。”

“張主簿不容易啊,”朱銘生出感慨,同時又幸災樂禍,“上有貪官,下有汙吏,他夾在中間肯定難受,估計是沒有心思去管大明村了。”

朱國祥欣慰道:“縣衙官吏,鬥得越凶越好,大明村才更容易埋頭發展。新來的龐知縣,主動向大明村示好,估計是想巴結我們兩個。他在任期間,完全不用擔心外部壓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