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但是(2 / 2)





聞聽此言,天子倒是點了點頭,道。

“嗯,的確是控製的不錯,和往常各地報上來的消息,都差不多……”

啊這……

所謂聽話聽音,天子的這話,雖然口氣沒有什麽變化,但是,話中之意,卻不難理解。

和各個地方曾經出現的民變一樣,可以理解為都平穩的渡過了,也可以理解為……處理的很平庸,並沒有什麽出彩的地方。

一念至此,底下不少大臣頓時想起了一個問題,當初林聰調任的時候,不少人覺得,這是天子在打壓他,可也有一些人覺得,這是天子在考驗他。

如果說,後者才是天子的真正用意的話,那麽再看這次的事情,有很多就能解釋的通了。

譬如說,天子為什麽在處置劉安的時候那麽乾脆利落,很顯然是早就知道了他的事情,所以,在等著林聰查他,可最後的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林聰倒是查了,也抓了,可偏偏,碰上了民亂這樣的事情……

目前看來,至少在這樁事情上,他的處置,是不令天子滿意的。

相互看了一眼,隨後,次輔俞士悅上前,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當中,林聰的處置有所不當,這些商賈既然能夠幫忙勸服百姓,那麽大有可能,最初煽動百姓的就是這些人,如此舉動,乃是公然和朝廷對抗,林聰不僅不察,而且還答應了他們的條件,雖說也平複了民亂,可仍有失職之罪。”

和剛剛羅綺的觀點截然不同,俞士悅像是又走了另一個極端,直接說林聰有罪。

這話一出,底下的一眾大臣再次看向天子,卻見天子搖了搖頭,道。

“這話說的未免重了,好歹是穩定了局麵,安撫了百姓,算是為朝廷立了功,總不能他平複了民亂,反而朕要怪罪他吧?”

口氣倒是頗為輕鬆,沒有什麽沉重之意,讓在場群臣略略一愣,這誇也不是,罵也不是,天子到底在想什麽?

見此狀況,朱祁鈺歎了口氣,肅然道。

“林聰的事情,朕不會過多苛責,就讓他繼續在大興縣當這個知縣吧,隻是,諸卿可知,這次雪災,不僅僅是京畿附近,河南,浙江,山東,都報來了災情……”

隨著天子變了臉色,底下眾臣也隨之打起了精神。

他們早就知道,光是區區一個林聰,肯定不足以將他們這麽多重臣都召集在一起。

天子既然讓他們來,說明有更重要的事要商議。

果然,不出意外的是,緊接著,天子便道。

“這般事情,肯定不會隻在京畿發生,朕是想說,如果各地的地方官,都是和林聰一樣做法的話,那麽,今冬過後,又會死多少人呢?”

這一番話,讓眾臣都陷入了沉默當中。

應該說,這是一個他們從未設想過的問題,倒不是說,他們沒想過雪災會死人。

而是天子剛剛的這番道理,是他們從沒有嚐試過的視角。

在場有不少人,其實都是有地方經曆的,或至少,也是曾經在科道任職,到地方巡視過的,所以對於地方的狀況,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

就像剛剛羅綺說的那樣,林聰麵對民亂的應對,其實基本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作為官員,第一要旨是要維持地方的穩定,甚至於說的殘酷一些,官府之所以救災,之所以賑濟災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人活不下去了,他們會形成動亂,這種民亂一起,小則當地的主官被貶謫甚至免職,大則會導致烽煙四起,演變成各路造反。

所以,維持地方穩定,是地方官第一要考慮的事,這才是目的,少死人,隻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而已。

既然如此,那麽,隻要目的不變,手段自然可以變化,林聰所做的,其實就是大多數的地方官會做的事,縣衙並不直接插手民亂,或者僅僅隻是從旁輔助,真正辦事的,是地方的鄉紳商賈之家。

所謂皇權不下鄉,便是這個道理,就拿這次的事情來說,老百姓當然知道,是商人在囤積居奇,但是,官府如果不插手,他們最多就是抱怨抱怨,就算是被逼急了,也是到縣衙門口求告,或者是求商賈老爺們發善心。

可是,有人把這些囤積居奇的商賈給打掉了,這些老百姓,反而會聚集起來反對,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高價的薪炭也還能買得著,總比買不著強,而且,他們不敢得罪這些豪紳,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豪紳可以輕易的對付他們,但是,圍堵皇莊這樣的事情,卻反而做起來毫無壓力。

站在林聰,或者說站在一個地方官的立場上,他的目的是不起暴亂,或者說在起了亂子之後,能夠將範圍控製好,那麽這種情況之下,籠絡豪紳,反而是最便捷最好用的手段。

事實上,對於在場的一眾大臣來說,他們不怎麽在意劉安的手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拋除掉劉安宦官的身份之外,災年之下,拿這些囤積居奇的商賈開刀,本就是常用的策略之一。

林聰和劉安,實際上是地方官在麵臨災年之下的兩難抉擇時,所走的兩個不同的極端!

一念至此,殿中的諸臣眼中泛起一絲明悟,他們隱隱明白,天子為什麽要如此小題大做,因為一個區區林聰,而將他們全都叫過來了。

這次的事情當中,天子不會降罪於林聰,因為,天下有很多個林聰,地方上的官員,不論是平時的各種徭役,刑案,民政等各種事情,都需要和當地的士紳打好關係,讓他們來幫忙維持好一地的穩定。

這種情況下,在遇見這種災年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他們囤積居奇,有些人會努力爭取,和這些士紳談判,爭取能夠拿到平價的薪炭出售。

但是無論如何,敢直接和這些士紳商賈撕破臉皮的,終究是少數,因為這麽做的代價很大,劉安就是一個例子,他收集薪炭,是為了百姓能夠安全過冬,雖然說收集後的薪炭,肯定要統一調配,但是隻要各處都能統一,那麽,大興縣自然也不會拉下。

可即便是如此,百姓還是被煽動的圍了皇莊,哪怕他們知道,煽動他們的人,就是那些囤積薪炭的商賈,他們也隻會選擇把仇恨宣泄在劉安的身上。

人皆如此……

林聰的選擇,可以說已經算是比較有良心的地方官了,但是……

殿中的一眾大臣抬起了頭,他們已然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大多數人都這麽做,不代表是對的,這後麵一定跟著一個‘但是’。

但是……再多的理由,都掩蓋不了,這種做法其實是在草菅人命的本質!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