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2 / 2)





他想要的,其實就是太子府詹事的位置。

應該說,自從當初受命出使瓦剌之後,朱鑒就已經成了太上皇一脈的人,何況,他自己本身的政治觀念,就是扶保太上皇和太子一脈正統。

沒有什麼職位,比太子府詹事,更合適他了。

回京之後,他屢次和俞士悅打擂台,也並不是真正想要次輔的位置。

畢竟,他雖然有功,但是人家俞士悅也不是吃素的,平時吵吵架就算了,想要在對方沒有犯錯的情況下,動搖俞士悅次輔的位置,就有些撈過界了。

朝中固然會認可他的功勞,也認可他受到了薄待,但是,之所以沒有人在朝堂上正麵發聲,原因無非是重臣當中沒有坑位。

要是真的因為他立了功,那麼就要讓俞次輔讓位給他,朝局就亂了套了。

有了這個先例,那麼侍郎立了功,是不是要尚書讓位,知縣立功,是不是要知府讓位?

官職乃是朝廷重器,豈可如此兒戲,無緣無故的,人家俞次輔又沒有犯錯,如果朱鑒真的對次輔的位置有所行動,那麼,陷入被動的反而是他。

所以,打從一開始,朱鑒和俞士悅打擂台,就是存了兩層意思。

一層是為了南宮護衛統領的人選做鋪墊,另一層,就是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對詹事府的圖謀。

要知道,隻要他們的紛爭持續著,並且雙方都屬於不講理的互相反對。

那麼,朱鑒就能持續的占據輿論的中心地位,朝臣就會始終記得,他立了大功,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升賞。

在此契機之下,東宮出閣備府一旦事成,要挑一個重臣頂上,總理詹事府的話,豈不是正好合適?

天子將他塞到內閣做一輔臣,原因無非是重臣的位置滿了。

那麼現在,太子府新立,『帝師』的位置,如果越過朱鑒,再提拔一個新晉的臣子,朝廷上下,隻怕難免議論紛紛,覺得天子刻意打壓於他。

所以,朱鑒一直以為,這件事情最大的難處,是如何令天子同意為太子備府。

但是誰曾想,最難的事情反而沒怎麼遇到困難就做到了,反倒是他覺得輕而易舉的事,陡然就生了變故。

醒過神來之後,朱鑒回想起整件事情。

他忽然發現,天子放縱他和俞士悅相互爭鬥,或許並不單單是因為,想要看看他到底想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在暗中撥弄著朝堂的局勢。

如果說,從一開始,天子就出麵調停,那麼,要麼是「偏護」俞士悅,讓朝臣愈發覺得他立功不賞反而被處處打壓,要麼,就是給他「補償」。

但是天子放任不管,反而會讓朝堂的局勢向著對他不利的方向轉變。

尤其是,在俞士悅不知受了什麼刺激,對他的態度大幅改變,麵對他的挑釁,處處平和以對的時候。

朱鑒身上背負的功勞,漸漸的就被抵消了下去,朝堂當中頗多人開始覺得,他一個新晉的閣臣,在前輩一再退讓的情況下,還對前輩咄咄逼人。

相反的,對俞士悅的評價,變成了「大度能容人」,「大局為重」。

再加上天子主動開口同意設立詹事府,朱鑒也沒有理由,說天子在打壓太子。

如此一來,朱鑒有功,俞士悅有德,那麼誰來當這個帝師,自然全憑「中立」的天子的意思。

想明白了這些,朱鑒不由一陣沮喪,這番折騰,當真是「年年辛苦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但是,到了這個地步,朱閣老也隻能安慰自己,好歹,東宮備府成功了,即便他不能進入太子府,好歹也能落下一個心憂社稷,敢言直諫,為太子爭取備府的好名聲。

可沒想到的是,於謙連最後的這點湯都不打算留給他,而且,現在還想把鍋給掀了。

這讓朱鑒如何能忍,一時之間,口氣也不由帶著幾分火藥味。

然而,麵對朱鑒氣勢洶洶的問話,於謙卻隻是抬了抬眸,道。

「朱閣老,於某說的是那些散布謠言,詆毀聖上的人,乃是國賊,你心虛什麼?」

說著話,於謙的眉頭微微皺起,臉上露出一絲「認真」的疑惑,問道。

「方才,朱閣老你自己不是也說,民間有流言不明陛下真意,妄言陛下薄待東宮嗎?於某所說,和你的話並無差異,朱閣老何以如此大的反應?」

隨著這兩句話聲音落下,無數道意味深長的目光,紛紛落在了朱鑒的身上。

於是,朱鑒臉色一白,一時之間竟被噎的說不出話來。

半晌,他方勉強道。

「我的意思是,國賊一詞不可輕用,或許,隻是底下的人以訛傳訛,並非故意冒犯聖上,於少保在朝廷上說話,當需慎言。」

然而,這番話,連他自己都覺得蒼白無力。

麵對著四麵八方投來的目光,朱鑒袖子裡的手緊緊的握了起來。

他明白,今日廷議結束之後,他在士林當中的名聲,完了!

輿論能夠造就一個人,同樣能夠毀掉一個人。

當所有人都認為你是一個無德無行,爭權奪利的小人的時候,無論你是不是,你都是了。

顫抖著身子,朱鑒頭上滲出豆大的冷汗,將頭深深的低下去,似乎這樣,就感受不到那些刺眼的目光……

於謙靜靜的看著朱鑒,他沒有繼續追問,因為,已經夠了。

朝臣們不是傻子,有了自己的一番話,大家自然會將近期這一段時間的所有事情聯係起來。

哪怕朱鑒沒有這麼激烈的反應,等下了朝,大臣們也會發現,所謂受了朝廷苛待,為了東宮儲本奔走的朱閣老,實際上不過是一個為了往上爬,不惜毀壞天子聲譽,不顧東宮實際情況的小人而已。

這樣的無德之人,即便有功,也不會有人希望他身居高位。

所以,朱鑒的仕途,從這場朝會起,已經走到儘頭了!

那麼,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東宮之事了……

於謙撇下朱鑒,轉身繼續朝向禦座,道。

「天家雖則和睦,然既有流言紛紛,傷及陛下聲譽,則太子府屬官不可不置,然若備府置官,一則有損朝廷顏麵,有朝令夕改之嫌,二則妥協輿論之例一開,勢必有人效仿,三則如沈大人所說,朝中人手本就不足,東宮幼弱,設置諸多府官,空置浪費。」

「故臣以為,為平息流言,彰顯陛下倚重儲君之意,太子府當立,卻不必全立,可暫授太子府詹事,左,右春坊大學士,司經局洗馬四職,其餘屬官,待所需之時,由太子府詹事酌情上奏補足。」

「如此,既可全東宮出閣之儀典,彰天家有序之心,平息謠言,亦可顧及朝局及東宮實際,此臣愚見也,請陛下思之。」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