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風向要變了(2 / 2)





這一點,從羅通一案,鎮南王一案,乃至是使團一案都可以看出。

至少在明麵上,天子總是會施恩寬免,為了朝廷穩定而做出讓步,儘管很多時候,有那麼一小撮聰明人總是懷疑,這些讓步是提前設計好的。

但是,至少在大多數人看來,在諸多朝事上,天子是習慣於以大局為重,以穩定為上的。

換而言之,如果現在不是在奉天門前,不是在文武百官注視之下,不是這件案子的性質嚴重到真的會影響朝廷威嚴,任禮絕不會用這種方法。

可是,意外總是出現的這麼猝不及防。

事實上,在場眾臣也沒有想到,天子會突然之間如此乾淨利落,親自下場站隊楊洪,並且還藉此機會訓誡了一番群臣。

所以,這是否意味著,天子認為,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朝廷已經可以承擔的起一定程度上的動盪,是否可以將此當做,天子轉變施政方向的預兆?

還有就是……

看著同樣跟著所有人一起,從頭到尾都沒有人站出來為任禮說話的勛貴武臣們。

文臣這邊,也同樣忍不住湧起一絲疑惑。

按理來說,任禮在勛臣中的地位不低,雖然說涉及到暗殺朝廷重臣這樣的底線問題,同樣也是武臣們所不能容忍的。

但是,到現在為止,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沒有真正的鐵證,能夠定死任禮的罪狀。

天子手中的那份錦衣衛密疏或許可以,但是,畢竟沒有公之於眾。

這種情況下,任禮被打入詔獄,卻沒有一個人出麵哪怕是要求公布證據,未免有些奇怪。

再往深裡想一層,其實從廷議一開始,這些勛臣們的態度,似乎就有些自相矛盾。

總之,這場朝會進行到現在,太多讓人想不通的地方,朝局複雜,以至於就連他們這些,在朝中沉浮這麼多年的大臣,一時之間也難通透。

不過,無論朝臣們如何作想,廷議都還是要繼續的。

任禮被拿下並不是事情的結束,待天子一聲平身,群臣各歸其位,昌平侯楊洪卻依舊站在原處未動。

感受到所有人向他投來的目光,楊洪跪倒在地,道。

「陛下,任禮有罪,臣亦是戴罪之身。」

「這麼多年以來,臣在邊境,或為所迫,或為種種原因,犯有侵占軍屯,私墾民田之罪,如今朝廷既要整飭軍屯,乃利國利民之事,臣不敢求陛下寬恩,惟願能為社稷儘臣最後一絲綿薄之力。」

「臣願自去爵位,並將楊家在邊境內外的所有田畝歸還朝廷,不足之處,臣以多年積蓄補回,以彌補臣之過失,朝廷若有處置,臣亦願聽從處置,斷無怨言。」

底下眾臣掀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他們原本以為,楊洪扳倒任禮,就該結束了。

卻沒想到,這位老侯爺,還真是舍得下本錢。

不過,到了這種地步,有了任禮墊底,昌平侯府怎麼也不會太慘。

唯一剩下的就是,天子心中,對整飭軍屯的力度,到底要定到幾分了……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儘。】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