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勛貴的第二時代?(1 / 2)





奉天門前,李賢話音落下,立刻就感受到背後傳來一陣陣有如實質的目光,仿佛刀子一樣紮的人生疼,

然而,李公爺卻不動如山,站在原地絲毫未動,全當那些恨得牙癢癢的人不存在。

與此同時,不少的文臣卻態度截然相反,對李公爺這種「為大局犧牲」的精神十分讚賞。

尤其是戶部的沈尚書,一副眉開眼笑的樣子,道。

「陛下,豐國公能有此心,實為國之肱骨也,若滿朝文武,皆能如豐國公般廉潔奉公,以國事國體為重,則陛下所言君明臣賢之景,指日可待矣!」

呃,這話說的有點過於露骨,以至於原本還想上前同樣誇兩句的大臣,不由掩麵後退,同時心中忍不住默默吐糟。

您好歹是七卿之一,執掌天下財政,手裡捏著整個國庫的財帛物用,哪怕戶部這兩年的確花銷太大,窮了一點,也不至於財迷到如此地步吧?

何況,人家豐國公都說的明明白白的,這些田畝獻出來,也是收歸軍田,又不是變成戶部的官田,人家於少保都沒說什麼,您這未免有些,過於不矜持了吧。

對於這些人,沈尚書的態度是……

就這覺悟,這輩子也吃不上四個菜!

須知, 這次整飭軍屯, 雖然是以兵部牽頭, 但是真正得利的,卻不僅僅是兵部。

應當說,軍屯的問題如果能夠解決, 對於朝廷的各個衙門來說,都會大大減輕壓力。。

其中首當其衝的, 就是戶部!

豐國公這次主動獻出來的田地, 戶部自然是拿不到一畝, 甚至於,在這次整飭軍屯的過程當中, 還會有很多原本登記為民田的私墾田和私售軍田被收回軍屯。

從這個角度而言,戶部在邊境的田賦反而要下降,的確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

但是!

都說了戶部執掌的是天下田賦財政!

沈尚書在乎邊境的這點邊角料田賦嗎?誰tm知道, 戶部現在每年往邊境撥出的軍費, 早已經超過了歲入的三分之一!

每每看到邊軍的支出帳冊, 沈尚書的心都在滴血。

而整飭軍屯, 恰恰針對的就是這個問題。

要知道,在洪武年間, 邊軍戰力更強,人數更多,歲入更少, 但是每年的軍費支出,卻反而不足每年的十分之一。

沈翼沒想著能恢復到洪武年間的狀況, 這也不現實,但是, 對於哪怕是稍有改善,給戶部減輕的負擔也是巨大的。

所以, 這次整飭軍屯,沈尚書口頭上雖然抱怨,但是,那無非是為了讓天子記得戶部出了多大的力而已,真正做起事來,這位大司徒可是毫不含糊。

那麼大筆贖買田畝的銀兩,他都舍得, 何況是自己的老臉,反正,想想也知道,這種不矜持的事, 於謙是拉不下臉麵做的,既然如此,那他這個財迷的戶部尚書,做了又何妨。

於是,朝堂之上,迅速從劍拔弩張,變成了相互恭維,其樂融融。

有了李賢帶頭,緊接著,靖安伯範廣也開口,道。

「陛下明鑑,豐國公一片為國之心,令臣慚愧,臣輾轉邊境多年,也曾親眼見過邊軍將士因軍屯廢弛,所受欺壓役使之苦,但因勢單力薄,亦難改變經年痼疾。」

「如今朝堂清查軍屯,整肅軍紀,臣心中為邊軍將士感念陛下恩德,這些日子以來,臣亦在自查府中在邊境的田畝,凡查出為私自購置軍屯田地,或是牽涉役使邊軍私墾之田畝,臣都已嚴懲經手之人,並願將這些田地,重新歸還朝廷。」

「不過,臣畢竟力所有限,定有未儘之處,但是,隻要兵部及都察院在此次清丈田畝當中提出的疑義,臣必定竭力配合,凡有牽涉軍屯的田畝,一經查出,臣必定立刻歸還朝廷,並接受兵部的一應處罰,也算是為朝廷大政,儘一份心力。」

很明顯,相對於一開口就是老內卷的李公爺,範都督還是比較謹慎的。

畢竟,他不如豐國公府家大業大的,所以,雖然態度一樣。

但是,範廣卻隻是將涉及軍屯的田畝主動呈報歸還,並不像李公爺一樣,一口氣就把邊境產業全送了出去。

可即便如此,也十分能夠代表誠意了。

說到底,兵部頂著壓力折騰了這麼久,弄出了一個需要動員滿朝上下配合的章程,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其實也就是把該收回的軍屯田畝收回來而已。

有了範廣的這個表態,至少在涉及到靖安伯府的事務上,兵部的壓力和工作量會大大減輕。

然而,讓人驚喜的還在後頭。

隨著範廣的出麵,勛貴這邊再起波瀾,緊隨在範廣後頭,忻城伯趙榮,武康伯徐勇,武安侯鄭亨也上前開口,道。

「陛下,臣等雖久在京城,但整飭軍屯,臣等亦義不容辭,臣等願與靖安伯一樣,即刻自查府中牽涉軍屯的田畝,一經查出,即刻無償歸還朝廷,凡牽涉其中的一應人等,臣等也定會嚴加處置,為朝廷整飭軍屯,儘一份自己的心力。」

這下,朝堂上算是真的浮起一片訝然。

李賢和範廣的表態,雖然在眾人的預料之外,但是卻還在情理之中。

畢竟,事到如今,大家都能看得出來,整飭軍屯是天子在背後推動,而李賢和範廣都是天子一手提拔起來的。

所以,他們的立場並不意外,讓人意外的是,他們真的願意做出這麼大的讓步。

但是,武安侯這幾個人,說實話,他們雖然平時和豐國公走的也很近,可到底和受了天子恩德的豐國公不儘相同。

即便是趙榮這個軍府都督,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當初拿京營交換得來的,並不能算是什麼施恩。

他們也願意如此,可就著實讓人有些意想不到了。

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還在後頭。

緊隨著趙榮,徐勇等人的表態,隨後又站出來了兩人,永康侯徐安和隆平侯張福!

這二人來到丹墀中間,對視了一眼,隨後,徐安從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