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2 / 2)





那天的小型朝會上,天子的態度已經擺的很清楚了,一切按照大災即將發生的標準來提前準備,凡有蓄意阻撓者,立懲不貸。

這麼多的奏疏一遞上去,萬一天子要是真的一怒之下,將這些人下了詔獄,那可就是大事了。

不能調和君臣,是內閣的失職!

所以,就隻能暫時壓著,雖然天子肯定知道這些奏疏的存在,但是內閣稍稍晚些,分批往上遞,起碼能夠讓這股風波,看起來要稍稍平穩一些,也給天子處置是留一些緩衝的餘地。

但是,這種手段,註定隻能拖延時間,而不能解決問題。

底下大臣們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又沒有強力的威懾,他們自然會覺得自己的發聲還不夠,會繼續上奏。

而且,這種時候,內閣其實說白了,就是頂鍋的。

這般多的奏疏遞上去,天子的意思早已明了,所以內閣在票擬的時候,大致的意思,自然隻能是駁回。

遞到禦前,天子大筆一揮準了,可隨著奏疏被下發到通政司,越來越多的大臣看到票擬的內容後,也就慢慢的將矛頭轉向了內閣。

指責內閣碌碌無為,不諫君上,曲意逢迎。

反正,兩頭作難!

「陛下亦是心懷百姓,方有此舉,如若欽天監預測為真,那麼,如今朝野上下的準備,必可以使損失降到最低,往最好的情況來估計的話,完全平穩過渡,也並非沒有可能。」

沉吟片刻,於謙緩緩開口,道。

「即便是虛驚一場,但是,也比真的有了大災,朝廷毫無準備來得好。」

「可是,這種事情,畢竟誰也說不準。」

俞士悅亦是輕嘆一聲,略停了停,他似乎有些猶豫,躊躇片刻,他方道。

「其實,朝中諸多大臣私下也有議論,即便陛下真的重視欽天監的預測,可隻需做好儲備,待災變真的發生,再迅速命各衙門救災,如此一來,既是穩妥,也不至於鬨得如此滿城風雨,唉……」

這話說了一半,俞士悅就發現,於謙望著他的目光,有些不善。

其實,他自己也有些心虛,到了後頭,聲音自是越來越低,不自覺的偏過頭去,向窗外望去。

今天是上弦月,月朗星稀,院中悶熱的很,沒有一絲涼風,蟲鳴陣陣,偶有振翅之聲響起,擾的人心煩意亂。

然而,還是躲不過去……

片刻之後,於謙肅然的聲音,便在俞士悅的耳邊響起,道。

「仕朝兄這是說的什麼話,百姓萬民的性命,難道還不及所謂的朝堂輿論嗎?」

俞士悅一臉不情願的轉過來,悶悶的道。

「我也不是這個意思,隻是……」

「隻是覺得,陛下小題大做,而且,因為區區的預兆,便如此折騰整個京師上下,實在沒有必要,出力不討好,甚至可以說,有些愚蠢,對嗎?」

於謙到底是於謙,哪怕性格有所收斂,但是說話仍然是一針見血。

「廷益,慎言!」

俞士悅一臉苦笑,這個於謙,還真是什麼都敢說,也不怕這話傳了出去,一頂非議君上的帽子扣下來。

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心裡的確有一絲絲這樣的想法,而且,這不止是他的想法,更是朝中很多大臣的想法。

這樣不知真假的警訊,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一切照常。

如此一來,就算真的發生了災禍,隻要做好賑災,一切便會無虞,可是,萬一提前做了準備,可災禍又沒來,平白落了一堆埋怨。

從政治的角度來考慮,這絕對不是劃得來的買賣。

但是,這種功利的想法,顯然,不是於少保能夠接受的。

然而,讓俞士悅有些驚訝的是,向來一身正氣的於謙,這一次卻並沒有動怒,在問了一句之後,情緒就平靜了下來,問道。

「仕朝兄,既然話說到了此處,我也不瞞你,對於陛下此次的舉動,我也覺得有些太過緊張,但是,即便如此,我還是竭儘全力,相信陛下的判斷,一條條的認真落實各項舉措,你可知為何?」

「這……」

大家都是宦海沉浮多年之人,這種局麵下,自然也就不會說那種所謂的忠心不二,對天子的命令無論對錯,失誌不渝的套話。

何況,俞士悅也清楚,於謙不是這樣的人,身為朝臣,君上有過當諫止,諫止不聽當死諫,此為國士之舉。

武死戰,文死諫,這本是千古至理,榮耀之事,於謙可不是那種愚忠君上,毫無原則之人。

(此處應圈一下某王姓天官)

不用俞士悅瞎猜,下一刻,於謙就自己給出了答桉。

「恰是因為,陛下此舉不合利益所為,所以,才更顯珍貴!」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陛下即便貴為天子,也不可能不犯錯,否則,要群臣又有何用?」

「有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隻顧一己之利,心中不存天下萬民,如……」

於謙似乎是想說什麼,但是看到俞士悅陡然一變的臉色,最終,還是頓了頓,跳了過去,繼續道。

「為一己功業,以萬民做險,才是大禍。」

「陛下如今願為萬民,以自己名聲做注,哪怕是錯,可這份仁愛萬民之心,卻珍貴無比,不可挫傷。」

「所以,哪怕於某心中也對所謂欽天監預警心懷疑慮,可仍舊願意同陛下一起,認認真真的提前準備。」

「此次,即便是錯,於某也跟著陛下一起錯!」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