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蓮花王 第九章 屍陀林中空行海(2 / 2)





“其中聲聞、緣覺與菩薩乘,是為了鈍根的修行者所宣說的教法;事續部、行續部與瑜伽續部的密法,是為中根的修行人所宣說的;而摩訶大瑜伽續、阿努無比瑜伽、續阿底無比瑜伽續等密乘教法,則是為上根的修行人所宣說的。也就是說:這聲聞、緣覺、菩薩、事續部、行續部、瑜伽續部,摩訶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等九乘,是為了適應不同根器的有情而分彆相應宣說的。”

說完之後,蓮花王太子就眼觀虛空,臉現微喜而默然安住。

此時,空行母眾向蓮花王頂禮並合掌祈請道:“敬請聖者蓮花王為我等再繼續開示,最極究竟的九乘秘要。”

蓮花王如獅王般地注視著空行母眾,心住大悲而繼續說道:“這九乘教法的秘要,是法界間最圓滿的至理,一切眾生依此修行就能得證圓滿佛果。乃至一切金剛地獄的極惡眾生,也能依此而得解脫。”

接著蓮花王太子開始解說九乘次第的心要:

“所謂聲聞乘是聽聞佛陀教法,了悟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苦、空、無我,正悟這眾苦世界的生起乃是由積聚無明而來,而隻要依據八正道修持,自然能現證寂滅解脫。所以他們修習苦、集、滅、道四聖諦,及四聖諦在生活中現觀所演化的十六行相,乃至修證三十七道品、現觀無我而得解脫的要門。他們的修證境界為須陀洹、阿那含、斯陀含、阿羅漢等四種果位境界,能解脫一切的痛苦得證涅槃。

“緣覺乘則是以智慧順逆觀察十二緣起而悟道成就,成證辟支佛、獨覺果,他們相對於聲聞乘是比較利根的修行人,一悟即悟,不必經曆四果次第,而且也能自觀自悟不必經由佛陀的教誨。

“十二緣起即所謂的無明緣心行,心行緣識,識緣精神體的名與物質身的色,名色緣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六入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苦。如此安坐正觀,不斷地順逆觀察宇宙萬象生命在十二緣起中的一切因緣變化,最後觀斷無明而現前解脫生死的輪回。

“菩薩乘則是發起大悲菩提心的修行人,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儘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等四弘誓,願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萬行,經由三大阿僧隻時劫的修持而證得佛果。而這三乘又稱為因乘。”

空行母眾合掌問道:“聖者蓮花王!那麼九乘中果乘的精要又是如何?請您再為我等解說。”

蓮花王太子慈悲地說道:“因乘是顯教,由淨因次第修學成就;密乘則是因為以諸佛果地加持而成就,所以稱為果乘。其中事貫密乘,就是以持誦陀羅尼真言以及用經續、手印印契之法、觀想佛身、三密相應,還有一切本尊供養等法,來祈願諸佛加持而迅速成就的法要。這些都是由外相所作承事本尊的密儀,此等事部的密續經典有《摩登伽經》、《華積陀羅尼經》、《持句陀羅心經》,及各種成就法要、秘密讚歌等。

“而行續密乘內容包括本尊修觀的前行以及自心內在的瑜伽觀法,《大日經》為其代表經典。瑜伽續是入我我入、三密相應的瑜伽,以本尊三昧為主;其代表經典為《真實攝經》、《最勝本初》經續等。

“大瑜伽續則含有父續、母續、無二續等三類要典,以現觀本尊的生起次第及大樂現前的圓滿次第等瑜伽觀法為要義。如:《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及《大威德怖畏金剛》皆為其代表經續。

“阿努無比瑜伽續則是了知一切現前為大樂智慧的遊戲,以秘密傳訣為中心,修持自性、輪脈,乃至圓滿次第悲智雙運方便妙道,現證普賢王如來無分彆體性大樂身。

“阿底無上瑜伽則是了悟諸法體性本來清淨現空、廣大、任運、獨一,以究竟口訣傳承,立斷頓超,成證大圓滿,當下安住普賢王如來果地境界,以無死虹光身於輪回空際常度眾生。

“這就是九乘教法中果乘的密義,現在為汝等解說,希望你們了悟受持,如理修證。”

在日光的照耀之下,蓮花王太子的身體宛如霓虹一般透明無質。一切空行大眾合掌仰視,充滿著祥和安寧,在夕陽中淡淡地化入法界密藏之中。

在摩揭陀國之中,這座屍陀林極為重要。如果該國的王妃,或者是任何有地位的人物,他們去世之後,都會把屍首運到這個屍陀林來。他們會先在這些屍體身上,包裹著層層的包屍布,然後把他們的屍體運來此處,而後更會馱來米飯,枕放在屍體之下。

現在蓮花王太子正實踐著瑜伽密行,他所吃的食品,就是屍體下麵所枕的供養米,而他的衣物,就是屍體身上的裹屍布。

有一年,國中發生了□□,結果所有送葬的供養米都沒有了,伴隨屍身的也隻有一塊裹屍布而已,這時蓮花王仍借住在腐屍屍陀林中,修持殊勝的密行。他無視生死示現無常的劈開棺材,掘取屍肉來作為食品,並且剝取屍皮,來做衣服。他是以此成就殊勝密法的大甘露神變,使一切具足眾毒的世間空行護法都得到調伏,尤其是在此屍陀林中最主要的八位空行,如格茹瑪空行母等,都向蓮花王太子頂禮致敬,成為他的護法空行母。

蓮花王太子安住在腐屍林數年之後,他觀照到在印度伽吾雪地方,弘法的機緣已經成熟了,所以他決定特彆前往這個地方,去度化當地的人民。

原來,此地方的人民,深信外道,未曾聽聞受持過佛法;所以,蓮花王太子,決定要實施極為憤怒可怖的密行,來降伏在這個國度的男人,而對於極惡者即超度他們的神識到空行的淨土;對女眾們則使他們成為修行眷屬,加以調伏,並傳給她們殊勝的法要。

當地的國王名叫做阿爾德國王,他的王後因為難產而死,埋葬在屍陀林當中。但是蓮花王太子在禪觀之中,觀察到王後的胎兒尚未死亡,而且是一位具相的法器。蓮花王太子於是將這棺木劈開,而當棺木打開之時,王後的腹部也自然裂開了,胎中產出一位女嬰;蓮花王太子於是育養這位女嬰,而以之為女。

在這個國家之中,有一位王子,叫做達爾瑪西裡,是一位十分威猛勇敢的戰士。他聽聞到國王因為王後死後再生女嬰,感覺受到極大的屈辱,宣布要擊殺蓮花王太子的消息之後,心中也十分的憤怒,所以就率領大眾持著刀杖與各種武器,守候在一座大河溝的溝口,準備劫殺蓮花王太子。

首先他讓獵戶用弓箭去驅趕蓮花王太子,當他們來到了這個溝口,達爾瑪王子就忽然現身在蓮花王太子前麵,並且用竹箭瞄準著他的眼睛,想要一箭致他於死地。但是沒有想到,這一箭並沒有射死蓮花王太子,反而讓他脫身而逃了。

達爾瑪王子,在蓮花王太子脫逃之後,逐漸地了悟到蓮花王太子的甚深密行,也了解到蓮花王太子隻是為了度化他而示現脫逃而已,否則就是千箭萬箭也無法傷害蓮花王太子。而且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大悲救度眾生而行,自己為了國王的麵子而憤怒,實在太不應該了。

他心中十分的慚悔,於是達爾瑪王子改稱自己的姓名為“離魔”,以比喻永離魔障之意,並且成為一位很好的修行者。達爾瑪王子後來就在溝口這個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以紀念他與蓮花王太子的因緣,而這座佛塔就被稱為“實踐空行母瑜伽寶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