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嬌俏女娃(1 / 2)





吳王終不得人心,以至徐軍夜襲王宮,區區五百精兵如入無人之境。宮中除了手不能提的閹人宮娥,就連守門的侍衛見狀都作鳥獸散,無人願再忠君效命。

吳王楊渥眼看徐知訓帶人衝進後宮,慌亂之中竟鑽到床底下。

如此荒誕無用之人,竟受父親一直忠守,聯想起家中婦孺皆魂歸此人一聲令下,徐知訓心中更加憤怒。舉起手中滿是戾氣的長刀,直直逼向楊渥……

“徐賊弑主啦……”閹官悲嗆聲中,吳王楊渥倒在了軟塌下,血溢出床沿外染紅一片。

此時已近雞鳴,揚州兵變近乎一呼百應,城中人人儘知,私下也直呼大快人心。本以為會是一場流血的戰爭,卻沒想到長期生活在先王勤政下的淮南人,竟因不喜楊渥而放棄這個吳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民為水,君為舟……’這個道理老師之前也曾講過,隻是他從沒像今夜看得這般透徹。

天色微亮,晨起的攤販早早便挑著擔子,或是推著單腳木輪車,穿行在街路上。街旁成衣鋪的小娘子扯著嗬欠,還來不及挽發便來撤下門板。最先開門做生意的是豆腐坊,為了初晨能賣出這新鮮熱乎的豆腐,老夫妻許是磨了一夜,此刻硬是被瞌睡折騰的沒了精氣神。疾行的轎夫在衣著得體的丫鬟催使下,憋的滿麵通紅,一行人急忙奔去街的另一端。

每個人都為了溫飽在努力,無論出生市井還是生來富貴。這裡不受戰亂叨擾民康物豐,人們隻需享一日三餐帶來的煩擾,何須奔波於戰火狼煙中。

看著路上這些鮮活的人,正倫嘴角暖意頓起。這便是老師說過的‘亂世佳境’嗎?

書中曾言,‘盛唐時期已顯民生小康’。可見大唐曾經的榮耀和功績,現世是很難再超越了。揚州無戰事,所以百姓暫時得已安居,真希望這麵祥和能還原在中原大地每一處。

‘揚州兵變,將徐謀逆,誅王伐楊。’第二日,這條消息傳遍八荒……

剛熟悉並州地貌情況,玄忌便迫不及待去應征晉軍。

師父錦囊中的人名‘李嗣源’,經他調查乃晉軍這次的招兵統帥。師父說過,天下大勢如遇變幻方能打開錦囊,故,他見此人名即便不得其解,也還是謹遵師命去接近此人。

相比十三太保為首的李嗣源,出自正房的嫡子李存勖不是更得晉王殿下垂愛?前者年近四十毫無功績,比之其餘十二子實在平庸。而李存勖少年得誌意氣風發,光是嫡子身份就已優於前者,師父讓自己放棄鋒芒畢露的少年英豪,想必其中怕是有什麼隱晦之意吧!

征兵之所在東城門口,聽說這次征兵是繼上次閥梁失敗後,重振晉軍旗鼓的良機。

燕梁戰事告急,幽州城破之後燕軍潰不成軍,梁軍兵臨燕晉邊塞指日可待,攪得晉地軍民人心惶惶。淮南楊吳王族落敗,揚州兵變突發易主徐將。現吳都揚州政局不穩,戍守邊關的吳軍陣營變得騷動,此像朱溫定然是坐不住的,出此良機任誰都會覺得是天助之。

適時,晉王世子李存勖進諫晉王,‘晉內麵對梁賊脅迫民心難撫,現吳楊政變梁賊定然不願放棄此時進犯,因一旦淮南吳宮政權穩固,他大梁將再難求這番良機。若我是朱溫,二方皆有良機,必然舉棋不定。北征軍已然攻克幽州,盧龍燕地大局待定。現下東有殘吳,梁向來貪得無厭,若想反撲東吳,梁賊鬆懈北征軍務亦屬定然。此良機於晉,乃翻身之舉。’

經久未曾上朝的晉王李克用,自從十三太保幺子李存孝赴死校場,老晉王事後常常因痛失愛子日日愁思。曾一馬江山的英武人上人,如今卻是頹的叫人看不出真容,仿佛這匆匆十年間,他獨自老了幾十歲。

此次征兵茲事體大,晉王李克用應世子請求出府散心,來東城門看看這些躍躍欲試的大好兒郎,或許愁思會有所改善。

並州城不似汴州繁華奢靡,也不比揚州舒適宜居,可就因此處為大唐始發之地,故而有龍城之稱。坊間流傳龍城出亂世天子,改朝換代間想集成大統還不被史吏詬病,龍城因此祥瑞就變成群雄必爭之地。

起初還曾是授意唐皇朝的梁王朱全忠,就曾因並州封地之事與先帝起過爭執。好在先帝並沒被梁王脅迫就範,堅持不分割河東封地,梁王朱全忠這才沒有得逞。

那時的朱全忠狼子野心人儘皆知,想要河東節度使並州封地也是因為那坊間傳聞。

自從先帝被害,梁賊朱全忠便挾持新帝要挾老晉王李克用,想用新帝性命來換龍城。老晉王聞此言即刻發兵勤王,麾下十三子也是各自大顯神通戰事接連傳來捷報,此等秒事使得河東節度使一派人心振奮。

當時南下直逼汴州的晉軍精銳,奔著直搗黃龍而去,卻因為燕王劉守光的袖手旁觀,命喪黃龍魂歸故裡來。殺出重圍的統帥李存孝也不得不為此事承擔過失,加之存孝為人過於耿直,朝中更是樹敵無數,所以在他需要一兩句公道話的時候,竟身後空無一人……

李存孝的死讓老晉王痛心疾首,每每夜裡噩夢中驚醒看著空洞的房間再無睡意,算得上是夜不能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