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汜水關(四)(1 / 2)





東去首要麵對的,是該如何在三日內趕到衛州鳳麟,並且還是帶著一群毫無體力的步兵。

石敬瑭說,“要麼走水路,至少可以確保沿河一路都會有豐富的河鮮果腹。要麼就去繞山路,雖說繞遠了一半路程,可隻要是大家進了深山,野味可以果腹,叢林亦可不被暴露。”

李嗣源折回了去鳳麟的方向,突然指著衛州另一處小鎮說,“先去這兒!以現在的行軍速度,一天即可到。先就近安頓一些傷患,如若可以,我們還可以向鎮司衙府討一些糧食。”

小鎮比不得像稻城那樣的州府,兩千多張嘴的出現,對於一個貧瘠小鎮來說,恍若滅頂之災。

李嗣源沒有想到,他們的到來,會給這個荒涼的地方,造成什麼後果。

當鎮司倉庫裡所剩無幾的儲糧,被李嗣源的軍隊悉數抬出。小鎮裡的老人和孩子,都從四麵八方湧來,眼巴巴看著他們抬走。

人群中幾乎沒有一個年輕人,石敬瑭覺得甚是奇怪。

這時,一位老翁應聲倒下,身邊瘦小的女娃被嚇著,推搡著老翁,“阿公,你怎麼了?”

那一幕恰好被李嗣源看見,快步上前去將老翁扶起,卻發現已經沒了氣。

“孩子,你阿公,已經斷氣了。”

“嗚嗚嗚,阿公阿公,小妹聽話了,再不喊餓了,阿公你醒醒,嗚嗚……”蹲在地上,幾乎如豆丸細小的女娃哭的傷心欲絕,李嗣源突然心裡五味雜陳。

這裡的人,已經窮成這樣,他的軍隊還欲從此收刮。此刻,他甚至覺得自己與那禽獸無異。

勒令士兵們放下糧食,李嗣源在諸將領絕望的凝視下,緊咬牙關離去。

這一次,他們好多人都不肯再前行。

李從厚性急,喚不動那些兵將,氣得他拔刀欲砍。幸而石敬瑭和幾個親兵拉住了他,否則,他們沒遇上梁軍,自己人倒先打起來了。

軍中有人不肯走,還聲稱“回不去了,我們可能就要餓死在這了。棄守汜水關,朝中肯定不會原諒逃兵,還妄想著他們能給我們送糧,沒把我們直接賜死就算不錯了。”

這些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軍心。

李嗣源不得不停下行軍,就地調整。

不僅石敬瑭覺得不妥,就連李從厚也覺得停下整頓是眼下極為冒險的舉措。

果然,入夜時分,一支梁軍的精騎衝小鎮而來。鎮上數百位老人孩子被他們拉上大街,搜查了各處尋不見李嗣源大軍的影子,氣的那些梁軍拿鎮上百姓泄憤。

長矛鐵槍,就這樣紮進老人和孩子的身體。他們的哭嚎聲大的能蓋過天上的烏雲,提早藏進鎮外荒墳的李嗣源大軍,人人都被這些哭嚎弄得人心沸騰。他們都是男兒郎,今日居然躲在老人和孩子的身後苟活,確實讓他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李從厚突然請命,“父帥,孩兒請求出戰,我實在看不下去。”

李嗣源的目光從他臉上掃過,再望向小鎮方向,他眼裡的熠熠星河開始動搖。直覺告訴石敬瑭,‘他迷茫了。’

“督帥,末將請求一戰……”

“末將也願一戰!”

請戰的人漸漸變多,李嗣源再也遏止不住心裡的澎湃。

隻聽他一聲長嗬,“三軍聽令,斬梁軍首級,為我河東無辜百姓報仇!殺!”李嗣源首當其衝,抽刀向鎮口殺去。

一場實力懸殊的廝殺在這個荒涼的小鎮拉開帷幕。

梁軍人數上未占優勢,很快就被兩千晉軍打到落荒而逃。梁人終以一小隊戰馬逃走,為免那些人招來這附近的梁軍,石敬瑭請命領一隊人去攔截。

李嗣源從未懷疑他,立馬就應允了,還將自己的佩刀換給了他。

帶領著李嗣源軍中最後幾十個還能站立的士兵,石敬瑭一路朝梁人騎兵逃走的方向奔襲而去。

餘下留在小鎮的,皆是體力不支,又或受傷戰死的殘兵。

天色漸漸亮了,李從厚遠眺石敬瑭追去的方向,總覺得哪裡不對。就在這時,梁人發兵的戰鼓自東南兩麵傳來。這一刻,李從厚才後知後覺崩潰,“完了完了!老子一世英名要完了!”

二十多天未果腹的李嗣源,和座下幾百殘兵在梁軍的連翻推進下,簡直潰不成軍一敗不起,很快就被堵在了鎮外的山垣死角。

為首的梁軍主將叫聶桑,是鐵槍王彥章座下先鋒將軍。李嗣源認得這個人,曾在柏鄉大戰中見識過其奇襲晉軍糧草所用的戰術。

聶桑高坐戰馬上,看晉軍士兵用身體築起人牆,將主帥護在人牆的中心。

這讓同為軍人的他,心中不由生出些敬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