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亞於人子(1 / 2)





梁人暗樁多數在河東境內被抓,一時惹得兩國將士人心沸騰。

細作的下場,就算不被當場誅殺,也會在戰前砍頭,以儆敵軍氣勢。

這次,晉王李存勖非但沒有殺那些暗樁的意思,還命人將這些細作悉數驅趕至黃河邊境處。一副示好的做派,讓梁帝朱鍠恥笑不止。

張全義已經安然回到魏博,可梁帝的探子,還是比他更早守在魏王府邸。

儼然是要戳穿張全義投誠河東的架勢,可張全義等來的,卻是梁帝朱鍠撤出魏博權政的指令。

魏博百姓本不服張全義,畢竟他是梁人的太尉,對於魏人來說,他就是有著深仇的敵人。可眼下他們賭上性命也沒有保住的魏博,竟因張全義失而複得。不得不說,梁人能退出魏博大地,張全義是關鍵。

不久,河東節度使,淮南節度使,還有盧龍節度使,這三方的藩鎮文書傳入魏博。

承認張全義新任魏博節度使,還特此向天下開具文書指證。

梁人的退出,怕也是因為得知了這三方節度使的聯名指證吧!

晉王李存勖依照張全義說的,將梁人的細作們都放了,果然那些人都不敢回大梁。因為有人回去就被賜死的消息,在那群人中傳的沸沸揚揚。

一時間,所有潛藏在外的梁人細作,都開始蠢蠢欲動。

這招反間計,真是用的絕妙。

其實李存勖不是畏戰,隻是,做不到一擊必殺,他不甘心再賭上整個河東。

李嗣源如今不肯回,他才算真切看清自己當初的任性。

他不惜一切要除掉的督帥,沒想到才是他最該儀仗的力量。母妃當年所教,在當下看來,也並非全對。至少,他的嬿兒就不似母妃說的那樣,是個無腦的蠢婦。

若嬿兒真的無腦,那為何能霸占他的心,不讓其他女子住進。

又過一段時間,梁人蠢蠢欲動的大軍,在河東界鄰不再沸騰。置身各大藩鎮的暗探,也都開始被逐個查獲。反間的效果無限擴大,信任開始變得不再堅固。

終於,張全義穩紮魏博,謀劃良久的一場大戰,即將悄無聲息的迎來……

眼下梁人的暗探,送回大梁的信報不再得信服。李存勖知道,他的時機來了。

並州,祭天台。

晉王親點兵,大會上三支箭,一支代表他勢與西邊突厥之間,再無盟約束縛。突厥王失信晉人已不是一兩次,百年盟約互無紛爭,突厥王率先壞了規矩。李存勖會上折斷第一支,斷掉的殘箭被他扔入火海。此舉引來台下眾將士齊呼,士氣大振。

第二支,代表梁晉數年來都未能了結的世仇。此箭,他送與老晉王李克用,牌位前許下承諾,‘不兵臨汴京,枉為一世晉人。’

第三支,李存勖未折,而是將之呈上宗祠。當著所有將士的麵,許下一個‘承諾’。

“我李存勖今日當著全城人許諾,若日後我河東有人能取下梁賊朱鍠首級,整個河東,我李存勖拱手送上。世襲的晉王位,我李存勖也甘願送他!”

說完,台下先是噤若寒蟬,誰都覺得不可置信。後來不知誰帶頭喊了聲“好!”,頓時台下眾將士高聲附和。

李存勖眼角的笑意逐漸加深,因為他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他放出的誘惑有多大,人心就會有多瘋狂。

同年冬三月,李存勖一鼓作氣,領十萬大軍西征突厥。

突厥王朝還沉浸在冬雪未融的窘迫境地,李存勖的大軍突來,當真是打了突厥王一個措手不及。

在西邊曆時三個月,李存勖迅速收複突厥部一百零三部,許多聞風喪膽的小部,更是還沒等到晉人的軍隊踏足,就已經早早遞上降書。

沒想到突厥各部如此不堪一擊,李存勖覺得這個時機絕對不能浪費,所幸收編了突厥各部的壯年男子,給他們軍籍和糧食。瞬間,他的十萬大軍又多生出三萬。

這下,轉戰黃河天險,他的把握又多了不少。

第一支箭的許諾他已達成,士氣高昂的不行。不待休整,李存勖直接將十幾萬大軍挺進黃河要塞。

常年在黃河流域生活的百姓,又開始暗無天日的日子。

梁帝朱鍠也料到李存勖的動作,隻是不甘張全義這麼快就背叛自己,他的軍隊霸著魏博藩鎮,就是不肯離開。

任誰都覺得朱鍠此舉太過任性,隻是沒人曉得,他之所以圍困魏博,全都因為張全義告訴他,‘茯茶未死,朱溫也尚存於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