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早朝(1 / 2)





“王氏死了,可世子呢?畢竟有著王氏外甥那層關係,怎麼不能算外戚?”林若賢也是耿直,竟當著全堂的人直言不諱。

“咳咳,世子生母在其出世時就薨了,這事可是舉國儘知的事。至於世子生母的母族,向來查探不出結果,又何來的外戚!林公你是老糊塗了吧!”徐溫一連串的話,說的好像跟真的一樣。

正倫早就聽出來,徐溫所說的‘世子’,其實已經並非在這之前的那位了。

南宮裡還曾養著一位老吳王的遺腹子。

那孩子因為生母出身卑微,所以隨其母親,是個出生就為奴的公子。

正倫曾見過這個孩子,也曾生出收這個孩子入暗門的想法,可後來因為建業書院被毀,他幾度因不受控的局麵,差點失去絮妍和茯茶。所以,他無暇再收下麵對新政局的徒弟。

與這個孩子的緣分,也就隻能止步於此。

“監國大夫你這是瞎說話!”

林若賢此話一出,頓時朝堂上鴉雀無聲。

徐溫也未回應,冷漠的看著林若賢,良久才開口。

“咳咳咳……我淮南節度使的世子,確實養在南宮好好的。林公若不信,大可自行去後宮見證。”

“你,你……可是!”林若賢畢竟隻是個死讀書的文人,與徐溫這樣的人相比,顯而易見的便是玩弄權術的能力。

正倫此時有些同情林若賢,可能因為某些同為擅書者的同理心。

“稟監國大夫,文書編撰使徐知誥有話講。”

“咳咳咳講,講。”

“世子殿下近來在宮中所學之典籍,經由臣檢閱,已然爛熟於心。臣請旨,再去宮外尋些珍世寶文,以擴寬世子殿下之所見。”

“……嗯,準。”徐溫可能也沒料到,一向在朝堂上寡言的正倫,竟在這個時候率先幫他。

這時才仿佛聽懂一二的林若賢,恍然大悟般驚叫,“哈,你們說的世子,是後宮那位隆演公子?”

“回林公,正是。”正倫朝林若賢作揖,恭敬的態度,此時在林若賢看來特彆虛偽。

“這隆演公子未得先王特許,是不得出南宮半步的。你,你們這樣指鹿為馬,棄真正的世子溥公子於何地?”林若賢在朝堂上將這波沉默打破,說出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隱晦。

“臣,請願為世子去民間造訪書籍,還請監國大夫批準。”終於,綠泱泱一片中,有人站出身來投誠。

正倫嘴角的笑意不免變得有些肆意了。

看那人正是六部都管不著的琚坰司院長,正倫不由有些雀躍。因為琚坰司在淮南政權裡的特殊性,使他這次的計劃,又無形中多了許多的把握。

經過兩個時辰的激烈爭吵,吏部侍郎林若賢終是寡不敵眾,與正倫等人爭吵無果後,憤然甩袖而去。臨走前,還不忘停在正倫身邊,很認真的對他說,“以為你升州才子清雅,誰知竟也如此踩底捧高,算老朽眼瞎!哼!”

待林公和他幾個學生一起退出大殿,百官的嘴臉再也不加掩飾了。

往日裡追隨老丞相的幾位,更是生怕落了人後,爭先恐後的給徐溫捧腳。而徐溫自然大喜,毫無吝嗇的打賞這些人。

正倫站在堂下,嘴角的微笑一如既往,看著擁簇而來百官,某種蠢蠢欲動的殺意,逐漸蒙上心頭。

自這次琚坰司的投誠後,大將軍明顯派人去琚坰司傳喚的次數增多。

琚坰司院長漆軻,在淮南政局裡,向來是個人狠話不多的角色。自他接掌琚坰司,整個司內再也沒有可落於外人的把柄,因此琚坰司日益強大的勢力,也逐漸影響著揚州朝局的風向。

說起琚坰司,正倫不得不說,這老丞相的確有些手段。跟隨老吳王楊行密艱苦創業,可想而知他們這一輩人的智慧,是絕對能讓人敬畏的。

當年楊行密在淮南建立政朝,雖說在淮南封地享有應得的蔭封,可年少輕狂的楊行密,又怎能駕馭住盤桓揚州數年的藩鎮節度使們。這時,若非楊行密借著唐昭宗削藩的幌子,借大唐的背景將盤桓在此的地頭蛇們驅趕,恐怕淮南政局不會這麼快建立起來。

驅走盤根錯節的藩鎮節度使們,瞬間恢複一盤散沙的揚州城,當時那滿州府的混亂,任誰看了,都會望而卻步。

畢竟沒了壓製的恐懼,一旦禁錮消失,所有的惡,都會在沒有壓製的揚州城迅速膨脹。

當時為了不讓揚州再重蹈長安的覆轍,楊行密抓住混亂的時局亂中生亂。

一手創辦了聚福寺,將整個揚州,甚至臨近周邊幾個州府,所有供奉香火的廟宇,皆數歸編於聚福寺內。

除了使強硬手段迫使廟宇間再無自營的空間,更是將這些廟宇內沒有公諸於世的橫財,悉數暴殄在大庭廣眾下。這樣一出,倒是收攏了不少淮南的民心。說是聚福寺,自然是要聚集福氣的地方。平民百姓誰不求福?自然是都想求上天眷顧,所以這聚福寺,倒成了口口相傳的福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