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倒黴的李承乾(1 / 2)





隋朝真正的滅亡原因。

除得罪了隴西世家集團外。

很大一部分還是因為隋煬帝實在太好戰了。

隋煬帝當了十四年皇帝,卻連續對外征戰八次之多。

征吐穀渾,征林邑,征契丹,征琉求以及對高句麗的三次征戰。

這一場場戰爭接連不斷,使得民怨沸騰,最終導致隋朝被推翻。

而現在大唐,從最早的征梁師都,又到征北漠突厥,兩年內已經歷經兩場大戰。

若現在再度開戰,連李世民都不敢保證,最後會引發什麼樣的結果。

這也是讓李世民在麵對吐穀渾的入侵時,隻是無能狂怒,卻不敢直接調集兵馬打回去的原因所在。

「去年才剛剛結束與北漠突厥的戰爭,若是今年再度與吐穀渾開戰。」

李世民嘆息一聲道:「朕豈不也要淪為與隋煬帝一般的暴君了?」

「怎麼您就成暴君了呢?」

李承乾挑著眉看著李世民。

「隋煬帝打高句麗,固然有一份想要擴張版圖的雄心壯誌。」

「但這三次征討高句麗,皆是在錯誤的時機,發動了錯誤的戰爭。」

「再者說,這事兒可與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不一樣。」

「如今是吐穀渾先入侵我們,這怎麼看都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又不是我們主動挑釁。」

聽聞這番話,李世民頓覺眼前一亮。

華夏亂的太久了。

就算一統天下的隋朝也不過幾十年就土崩瓦解。

李世民是真的害怕大唐步隋朝的後塵。

若非如此,他也不能這般著急,甚至忽略了現在他們才是被入侵的哪一個的事兒。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問道:「那你覺得,我軍該如何反擊?」

李承乾思索了下,隨後抬頭望向李世民道:「此次之戰,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我軍不得動用府兵。」

眾所周知,唐初採用的是府兵製。

全國共有六百三十四個府,均由十二衛和東宮六率分領,每府府兵歸折衝都尉管轄。

並有明文規定,在設府的地方人民就有充當府兵的義務,服役年齡是二十至六十歲。

而充當府兵的人,平日務農,農閒教練,征發時自備兵器、資糧。

這實際上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兵役製度。

證調服役的人,定期宿衛京師或戍邊。

戰時出征,戰事完畢,即「兵散於府,將歸於朝」。

這種製度雖然看起來很好,屬於全民皆兵。

但實則有很大的弊端,若是偶爾打一仗,誰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可若是連年征戰,勢必會引起百姓大規模死亡。

甚至出現煬帝第三次出征高句麗時,許多士卒逃跑的情況。

因此,李承乾才提出不得動用府兵這一項。

但李世民很是不解,他有些疑惑的望著李承乾。

「若不用府兵,那誰還能去征戰?」

「您的親軍。」

李承乾直直的望著李世民道:「您的親軍立於大唐的軍製體係之外,他們都是職業軍人。」

「動用職業軍人,就已經讓戰爭與百姓完全脫離。」

「這樣一來,也勢必不會引發連年動用府兵導致的民怨來。」

「而且您的親軍戰力強悍,當今天下無人能敵。」

「不說您親自領軍出馬,隻需派遣一位指揮能力超高的統帥,定能用最快時間平息戰爭。」

「屆時,就算父皇想要反攻吐穀渾,也不會有人說出什麼來。」

聽聞李承乾這一番話。

李世民頓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如此一來,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變得簡單許多。

李世民沉思了一下問道:「那你覺得,此次主帥人選誰最合適?」

「程伯伯,段伯伯,兩者去一即可。」

「若父皇不放心,還可加孩兒的老師。」

實際上,在大唐初期的這些武將當中,幾乎都是能獨當一麵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