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讓大唐的文化傳揚各地(1 / 2)





李承乾一行三人,從長安城出發,一路風餐露宿向北而行。

待到五日後,三人便抵達雁門關外。

作為九塞之首,雁門關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的北方門戶。

但在李世民滅了北漠突厥後,這裡的作用就不全是為了抵禦北漠遊牧民族了。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裡變成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地。

許多中原商戶,都將店鋪開設到了這裡。

他們在這裡收購北漠來的牛羊馬匹,皮貨草藥,順帶傾銷中原的一些特產以及糧食一類的農作物。

而因為李承乾提出的戶籍政策原因。

不論是突厥舊民還是大唐原住民,現金都是大唐的百姓。

中原百姓展現出了自己的包容性。

突厥舊民也展現了草原人不記仇的風骨。

走在雁門關中,無處不透出一股其樂融融。

侯君集忍不住感嘆道:「想起兩年前來這的時候,還是在兩國交戰期間,兵荒馬亂的根本看不見幾個百姓。」

「而兩年後在來,我竟都有些認不出這地方竟是雁門關了。」

聞言,李承乾也忍不住開口笑道:「等再過幾年,你怕是更認不出這地方了。」

他心裡可是早就有改造雁門關的意思了。

這地方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完全可以將雁門關建造成一座巨大的貿易市場。

這樣不僅方便讓大唐的文化傳揚各地,更能使得大唐北境越來越安穩。

侯君集也在一旁笑道:「殿下說的是。」

「大唐有陛下,有殿下,勢必會越來越好。」

經過這麼久的相處,又一起經歷了那麼多的事兒。

侯君集早已發自肺腑的臣服於李承乾了。

當然了,他的臣服,與李承乾能文能武的關係不大。

主要是因為李承乾的身上,就自帶那種很吸引人的魅力。

這種魅力,說不清道不明,似是源自於骨子裡。

讓人感覺到了,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要追隨他的衝動。

李承乾坐在馬車前沿的長凳上,望著周遭熱鬨的場麵也笑的開心。

畢竟,大唐能越來越好,距離他的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

一行三人,直徑來到折衝府。

現在在這裡主事的,正是當初送了一匹小馬駒給李承乾的劉旻。

這貨那匹小馬駒也真是不白送。

不止在討伐梁師都一事當中,受到了李世民的著重嘉獎。

更在後來,李世民為漠北道命名後,親自將其任命為漠北道巡查史。

從一個夏州都督長史,一躍成了漠北道巡查史,不可謂不是高升。

當然了,千萬不要把宣撫使與巡查史混為一談。

這是有絕對的不同之處的。

歷史上的宣撫使隻是臨時職務。

在某地有災情或者是帝王要考評某位官員時,才會從朝堂中挑選一位五品以上的外官。

將其任命為宣撫使後,便令其去往地方視察。

而所謂巡查史與其主要的不同之處,便是巡查史乃固定官位。

大唐十二道,共計十二位巡查史,其職權是監察一道內的所有地方官員。

並且手持檢舉令,就算某位地方官員的權勢通天。

他的檢舉令一出,便能直接將其所做的臟事兒捅到帝王麵前。

而且,為了讓這個職務不會形成地方藩王一類的存在。

李承乾還設置了個小小的保險措施。

那便是每五年,帝王會對這些巡查史進行一次考核。

按照五年來巡查史所做出來的功績以及對地方的貢獻,進行賞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