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報(2023.3.15)(1 / 2)

梁寒郡的日記 梁寒郡 1298 字 2個月前




書籍和報紙的價值,走的是兩種不同的路線。

好書自然是經典的,無論在什麼樣的年代和時代背景下,好書都有其閱讀的價值,能夠發人深省。相比之下,報紙的作用在實效性,越快越準,才是其衡量的標準,等到婦孺皆知,報紙的內容的價值也就下滑了。

所以從價值來看其內容、寫作手法,一個是永恒性、真理性占比多一些,要強調美感,複雜,或者穩定;而另一個則強調準確性、新鮮度、真實性,強調描述事情的準確,或言簡意賅,或生動形象,有吸引人閱讀的能力,甚至是吸引人攀比閱讀的能力。

其它的話,優點自然是多多益善,不過主要的功能差不多該這樣。

誰不希望自己寫的書籍吸引人呢?誰不希望自己寫的報紙可以被彆人珍藏呢?是吧!

有句話我很喜歡,叫我手寫我口,有時候拿文言文寫文字確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真就有一種胡言亂語,令人不明覺厲之感,太唯美了,文字本身的功能就少了許多。

稿費這個東西,現在人們習慣白嫖了,羊不出羊毛,自然傳羊毛衫的人就少了唄。或者,羊毛太少,就不可能人人穿羊毛衫。

我在想的是,越來越多的東西共享了,越來越多不知所雲,驢唇不對馬嘴的用法出現了,會不會其實是一種新的禁錮?來自己自由的禁錮,來自己淹沒的禁錮?

這時候人就如同草履蟲,憑借著身上不多的通道蛋白,吸收自己喜歡的,或者吸收一些精華部分。我不知道,好的,優質的通道蛋白會不會也便宜得很,因為蟲子們不需要,隻憑借自由擴散,內心便完完全全可以被營養物質所占據,但這樣,會不會失水太嚴重了呢?

所以我還是願意在密度不大的地方,一點一點積累、收集我想要的小玩意兒。

有衝突時,閉口不談為上上策,其次是打架,下策是動嘴譴責,最後下下策是動筆。

什麼也不說自然你好我好嘍,可以裝作什麼也沒發生一樣,彼此什麼也沒有的。打一架,傷好了,也就算了,無關痛癢還是一段可以回望的記憶。而語言,傷人的程度,太久遠,太深刻,竟可成為一個人一輩子都好不了的傷痛,可待到一個人成熟了,也會覺得,被人罵的確可以快點成長,隻不過這段關係被獻祭掉了,僅此而已。然而,下筆成文,或名垂竹帛,或遺臭萬年,雖不動聲色,可文字就如同石碑一樣靜靜地躺著,給予所有查看它的人,完整的過去的記憶,難以磨滅的記憶。

為什麼強調好習慣的養成呢?不是因為新習慣養成困難,而是舊的占據著位置,永遠也忘不掉,隻能常常伴隨左右了。

最可怕的是,失敗了,失利了,新卻習慣於不痛,不痛了就懶了,懶得改變也就這樣了。

知道自己差勁和不知道自己差勁究竟有何分彆呢?知道的話,隻是讓自己沒那麼咋咋呼呼了,沒有那麼多期待了,更安靜了,放得下,舍得出了,自己不是什麼聰明人,為什麼不慢慢來呢?

虛心唄!

真正的大師,永遠懷著一顆學徒的心

懷著學徒之心的學徒,是真正的學徒

哲學的句子是,你是什麼,你看這句子就是什麼,也就是說,這個句子的意蘊是無窮的。

今天接收一個新的概念叫路徑依賴,我想知道的是,它與巨匠精神或者,堅韌不拔是否對立。

先問問我自己是否有巨匠精神或者堅韌不拔。這顯然是否定的,我所謂的堅持,隻是試圖用不耗費能量的小堅持小損傷,妄圖從大範圍上拯救自己的弱點,這是一種妥協或者慣性上的懶惰,並不是真正的堅持。

我該怎麼辦呢?我找借口做的,或者自認為喜歡的,到底是不是退而求其次而選擇的備用方案,漸漸地,這種行為驅動帶來的結果越來越被形式化了。我走在一個虛擬的努力之路上,這是一個披著外衣的,錯誤的,墮落之路。

我打算過些時候,就先不這麼做了。應該更深入地,更少地,做一些東西,以便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精雕細琢,而不是粗製濫造,以數量取勝。

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