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聽朕給你上價值(1 / 2)





手中捧著這份奏疏,越是看下去,於謙越覺得心驚不已。

說到底,他雖然曾是兵部尚書,但是,也不可能對所有的朝務都了如指掌。

倭寇之事,便是其中之一,此前於謙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北方防線上,對於倭寇之患,他關注的相對而言,就比較少。

但是,看到這份奏疏,他才意識到,大明的倭寇之患,到底嚴重到了什麽程度。

這個嚴重,不在於倭寇到底能夠給大明帶來多麽嚴重的損失,而在於,大明的內部,有不少人在為倭寇提供幫助,甚至還有不少人,直接扮成倭寇,在沿海地帶擄劫。

這份奏疏上,對於漳州府的情況描述的最為詳儘,其他數州也有提及,但是,都不算深入,可即便如此,也十分及觸目驚心了。

要知道,於謙自己是從地方官一步步走上來的,所以,對於州府當中,鄉紳有多大的力量,以及一塊區域內,大約會有多少宗族勢力,心中還是有數的。

如果說,這份奏疏所言屬實的話,那麽,可想而知,漳州府境內大半的宗族,幾乎都和倭寇有著多多少少的聯係。

而且,於謙看完之後,立刻就發現,這份奏疏沒有署名,而且,行文當中,也有明顯的斷缺之處,這就意味著,他現在看到的,應該不是原本,而是抄錄下來的備份,其中有一部分關鍵信息,隻怕被天子隱藏了起來。

至於這些信息是什麽……

“怪不得區區倭寇,屢屢難以剿滅,原來是有人內外勾結!”

於謙的眼中閃過一絲冷色,寒聲道。

“既然陛下已經查清楚了這些裏通倭寇的賊人,也已下定決心遣派大軍清掃,那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儘全力,蕩清賊寇,還漳州一片朗朗晴天!”

能夠走到這個地位,而且還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於謙可不是什麽和善的小老頭,相反的,他是一等一的殺伐果斷。

像是這種欺壓百姓,裏通倭寇的劣紳,在他看來,基本上就跟賊虜差不多了,該殺的時候,半點不會手軟。

至於出兵的事,雖然他還是沒有徹底明白,為何天子要在這個時候動兵,但是,經一事長一智,看到這份奏疏的時候,於謙就明白,天子經略漳州之地,並非一日,這奏疏裏頭的內容涵蓋麵很廣,想要調查清楚,沒有個一年半載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他這個時候勸天子罷手,那麽天子前麵的心血,隻怕都要白費,以天子的性格……怕是說了也沒有用!

眼瞧著於謙義憤填膺的樣子,朱祁鈺抬手往下壓了壓,道。

“先生不必著急,剿清這些人說難也難,但是隻要朝廷肯派大軍,剿滅總是沒問題的,真正的問題在於,剿滅之後呢?”

倭寇之患,說複雜也複雜,但是,厘清其中的關節之後,想要解決起來,卻並不困難。

大明沿海的倭寇,分為真倭和假倭,前者就是從扶桑國偷渡過來的浪人,是真正的倭寇海盜,至於後者,則大半都是沿海的百姓商賈,為了躲避海禁政策,假借倭寇之名罷了。

這兩者牽扯在一起,形成了大明如今的倭患,真倭和假倭從數量上來說,前者占少數,後者占絕大多數,戰力方麵,前者強於後者。

如果把這兩者分開來看,想要剿滅倭寇,最大的問題有兩個,真倭的人數雖然少,可熟悉海戰,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根基不在大明,所以,一旦朝廷動用大規模的官軍,那麽,他們隨時可以逃回扶桑國,所以,屢剿不絕。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講,真倭因為數量少,所以,如果能夠把假倭都剿滅,那麽,剩下的這些真倭,實際上鬨不起太大的風浪。

相對於真倭,有了這份情報,假倭想要清剿起來,並不困難,畢竟,他們的根基還在這些宗族的身上,滅了他們背後的宗族,這些假倭自然就是無根之木,難成氣候。

當然,即便如此,想要清剿還是會遇到困難,譬如說,證明這些宗族和倭寇有牽連的證據是什麽,他們會不會提前得到消息逃竄,但是,這些都是小事,隻要朱祁鈺這個皇帝交代下去,總有得力的大臣能夠辦好。

可這並非是治本之策!

“不錯,倭寇能夠蔓延到如此境地,可見並非偶然,清剿了這一批人,隻怕過不了多久,便會湧現出新的和倭寇勾連的宗族,是臣考慮不周。”

聽到朱祁鈺的這個問題,於謙先是一愣,低頭思索了片刻,也便明白了過來。

見此狀況,朱祁鈺點了點頭,道。

“倭患並非一日,形成的原因也並非一種,這些勾結倭寇的鄉紳固然可恨,但是背後,卻未嚐沒有不得已的原因。”

話說到這,實際上才算是引入了真正的正題……海禁!

“東南一帶,沿海而居,其地貧瘠,可以耕種的土地甚少,百姓往往以捕魚為生,朝廷嚴令,片板不得下海,百姓最多隻能在臨近海域,乘小船捕魚,如此可以勉強維持生計,可若遇海難或其他天災,則一家生計無著,隻得落草為寇,逃稅抗捐,由此形成了剽悍民風。”

“除此之外,海上貿易雖然朝廷嚴令不許,可臨海之地,若不依靠商業,想要富庶起來,實在困難,因此,哪怕禁令再嚴,也始終有鋌而走險之輩。”

“這些牽涉倭寇,甚至是假冒倭寇之人,有逐利者,也有被迫者,究其根由,還是在於地方太過貧瘠所致,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則倭寇勢必會剿而複有,令朝廷疲於奔命!”

這番話說完,於謙也陷入了沉思當中。

應該說,天子所言的道理,並不難懂,但是,很多時候,越是簡單的道理,卻越容易將人困住。

事實上,就連朱祁鈺自己,也是兩輩子的眼界加起來,才搞明白了這裏頭的關係。

至少,前世的時候,隆慶開關之前,這個簡單的道理,大明的君臣就想了兩百年也沒想明白。

片刻之後,於謙緩緩開口,道。

“陛下聖明,確實如此,清剿這一批宗族容易,但是,想要根除倭患,卻並非是用兵就夠的,所以,陛下是覺得,倭患的根源,在於海禁?”

到了此時,於謙也開始逐漸傾向於認同朱祁鈺的觀點,當然,也不是全盤認同。

稍一沉吟,於謙還是忍不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