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朝堂論辯(2 / 2)





餘子俊從這個角度切入,幾乎是封死了葉盛的話頭。

當然,葉盛也不是好對付的,他敏銳的察覺到了,餘子俊話裏存在的漏洞,當機立斷的反駁道。

“餘大人所言,固然不無道理,但是世間之事若是皆如紙上所言,治國之道又豈會如此繁難?隻怕真的走到那一步,就不遂餘大人之意了……”

這話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在說餘子俊說的話太過於理想化了。

說什麽這些海外諸國一定不敢冒犯大明,但是,真的到了海貿放開的那一天,事實就會教他做人。

不過,話音落下,葉盛瞬間就察覺到不對勁兒了,可惜,已經晚了,對麵的餘子俊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

“所以,葉大人是覺得,這些海外小國之所以和我大明和睦共處,並非是敬仰大明繁盛廣闊,而僅僅是因為,大明厲行海禁,讓他們沒有和大明接觸的機會嗎?”

這話一出,在場一眾大臣,頓時有些騷動。

不得不說,餘子俊的這句話,簡直是誅心之言,一下子就將葉盛逼到了死角。

當下,葉盛的額頭上頓時滲出一絲冷汗,跪倒在地,道。

“陛下明鑒,臣絕無此意!”

朱祁鈺的目光落在殿中對峙的兩個人身上,臉色有些意味深長。

沈翼這個老家夥,還真是記仇。

這次開海,是於謙首倡,戶部來主導,所以,朱祁鈺采納了俞士悅的建議,打算將王越和餘子俊兩個人,都派到福建去,在後續的開海事宜當中,起到推進的作用。

對於這一點,沈翼倒是沒有什麽意見,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他對於王越外調後的品級,比餘子俊要高這一點,耿耿於懷。

這次朝議,他讓餘子俊出麵代表戶部駁斥反對者,說白了,帶有幾分賭氣的意味,目的就是要讓朱祁鈺看看,他帶出來的人,不比於謙帶出來的差。

這種莫名其妙的攀比心,讓朱祁鈺有些無奈,但是,也必須要說,沈翼這個舉動,相當大膽,也足夠有自信。

而餘子俊,至少目前來看,並沒有讓人失望,成功的頂住了第一波攻勢。

剛剛他和葉盛的辯論,雖然稱不上步步險著,但是,卻思維縝密,一步步的引誘著葉盛落入陷阱,最終落敗。

不過……

麵對略顯恐慌的葉盛,餘子俊卻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繼續道。

“葉大人一片為國之心,舉朝皆知,既是如此,我想在明晰戶部之意和海貿之利後,葉大人的想法,想必也會有所改變吧?”

話音落下,葉盛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

與此同時,朱祁鈺也輕輕歎了口氣,過猶不及啊!

餘子俊的確是個人才,但是,畢竟年輕,太過氣盛,其實走到這一步,葉盛已經是敗了,沒有必要再繼續窮追猛打。

但是,餘子俊卻非要讓葉盛親口承認自己錯了,雖然說,能夠提振戶部這邊的氣勢,可未免顯得有些咄咄逼人了。

這種做派,在朝堂上,是很容易結仇的……

不過,話雖如此,朱祁鈺卻並沒有多說什麽。

一則,咄咄逼人的風格,對於現階段朝議中還沒冒頭的反對者,是有一定的震懾作用的,畢竟,餘子俊的背後是沈翼,他的態度,也能代表沈翼的決心。

二則,沒有人是不會犯錯的,年輕人剛剛進入官場,有銳氣會犯錯是難免的,磨礪一番,總會有所長進的,餘子俊的路還長,現在犯些小錯誤,倒是無傷大雅。

不出意料的是,聽了餘子俊的話之後,葉盛的臉色難看,但是,還是勉強道。

“道理確實如此,不過,具體的事宜,恐怕還要再多加商榷。”

口氣當中帶著的不甘,是個人都能聽得出來,說完這句話,葉盛叩了個頭,隨後便站起身來,退到了一旁,顯然,並不想再和餘子俊多說一句話。

但是,對峙顯然沒有結束,短暫的沉默過後,禦史錢澍便站了出來,道。

“陛下,方才餘大人所言雖然有理,但是,臣卻有不同的看法。”

說著,不等一旁的餘子俊有所反應,錢澍便繼續道。

“戶部此奏,意在和海外諸國增多聯絡,既是如此,那麽,勢必要增建驛館,碼頭乃至是城市等,為了防止倭寇卷土重來,影響貢使,也需要增加當地駐軍,如此一來,朝廷需要投入的錢糧甚多,官軍調動也需有諸多調整。”

“我朝廷近年以來,連年天災,各地賑災皆需錢糧,早已經有些捉襟見肘,這一點,戶部自己應該是最深有體會的。”

“既是如此,那麽當下朝廷最急迫之事,理當是休養生息,與民休息,竭儘全力,保證百姓可以安度災年,海貿之事,或許能讓海外諸國同我大明互通有無,但是,卻非最急之事,而且,海貿之事到底能否有所效果,誰也說不準。”

“故而,為百姓計,或許,待朝廷來年安順,國庫充盈之後,再議此事,更為妥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