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最強一脈(1 / 2)





聞言,李賢不知想起了什麼,有點臉紅,開口道。

「家父當年鎮守地方,太宗皇帝起兵時,隨其靖難,因此得封豐城侯。」

所以說,實際上是歸降將領,怪不得李賢有點不好意思。

朱祁鈺明白過來。

所謂的這三脈,實際上更合適的叫法,應該是燕王府一脈,靖難降將一脈,北征功臣一脈。

燕王府一脈,是太宗皇帝的本部,自然是最為忠心,也最受信任的,真正的死不旋踵。

而以李賢之父李彬為代表的,則是在靖難之役開始之後,給過太宗皇帝幫助,或者直接歸附的將領。

這些人同樣在靖難之役當中立有功勳,但是卻和燕王府一脈,並不是一路的。

畢竟是歸降而來,作為從一開始就跟隨太宗的燕王府一脈,瞧不起他們是正常的。

所以這一批人,也就理所應當的匯集到了一起。

至於最後的北征功臣,和前兩者應該有所重疊,但是多數為後起之秀。

如果再晚一些,他們可能也會和仁宣勛戚一樣,不得不選擇一脈歸附。

但是北征乃是太宗皇帝親自掛帥,加上當時京城勛戚的格局,本就沒有完全奠定。

所以他們也從燕王府一脈和靖難降將一脈手中,硬生生奪去了一部分勢力,成為了第三脈。

沒有去管李賢小小的臉紅,朱祁鈺開口問道。

「如此說來,京中勛戚勢力,當以燕王府一脈最強,靖難一脈次之,北征功臣一脈最弱,可是如此?」

這其實也容易理解。

燕王府一脈本就是老臣,袍澤之情深厚,必然十分團結,他們又是最先一批被賜封的,能夠劃分的盤子很大。

所以勢力必然最強。

靖難一脈次之,他們和燕王府一脈獲封的時間差不多一致。

但是畢竟是歸降將領,各自交情不深,相對於燕王府一脈,也沒有那麼受太宗皇帝信任。

所以在勢力上,可能會稍稍次之。

至於最後的北征功臣,則純粹是因為獲封的時間有點晚,幾乎是強行從前兩脈口中撕扯出來的權力,自然最弱。

然而出乎朱祁鈺意料的是,李賢卻搖了搖頭,苦笑一聲,道。

「陛下,正好相反,如今朝中勢力最強的,乃是北征一脈,其次是燕王府一脈,最後才是老臣這般,靖難一脈。」

朱祁鈺皺眉問道。

「這又是為何?」

於是李賢解釋道。

「太宗時代,的確如陛下所說,燕王府一脈最強,靖難一脈次之,北征一脈最弱。」

「但是北征一脈雖弱,其中卻多驍勇猛將,且多正當壯年,所以自仁宣之後,北征一脈多被重用,勢力驟強。」

「至正統之時,北征一脈勢力盛極,力壓燕王府一脈,成為勛戚當中的話事人。」

朱祁鈺點了點頭,的確是他想當然了。

北征一脈之所以勢弱,是因為他們獲封晚,但是他們也同樣有優勢,那就是年輕。

太宗時代一共二十多年,最後一次封爵,乃是永樂二十年所封安順伯薛貴。

當燕王府一脈和靖難降將一脈,已經垂垂老矣的時候,他們才正當壯年。

而京城當中的二代勛戚,又大多養尊處優,都不是特別擅長武事,隻能在五軍都督府任職,很少有能領兵出戰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