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高風亮節李原德(2 / 2)





這麼段日子下來,他們倆各種政務上的對峙,再怎麼沒矛盾也鬨出矛盾來了,本就相互看不順眼的情況下,俞士悅又在這種關鍵時候鬨麼蛾子,而且提出來的還是他們恰巧要說的太子之事。

原本,李賢將冬至大節的儀註上呈完了之後,無論結果如何,朱鑒都可順勢借尊太上皇之勢,提出為東宮備置屬官。

但是,被俞士悅這麼一打斷,朝臣的關注點就變成了禮部拖延太子出閣儀注了。

內閣次輔親自出麵彈劾,而且是在早朝上,禮部就算再倨傲,也勢必要給予回應。

朝堂之上,能夠直接代表禮部的,毋庸置疑就是禮部尚書胡濙。

但是這位老大人,向來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與世無爭的,照他的性格,就算受了彈劾,也不會太過在意,頂多應承幾句就過去了。

這對於朝臣來說,不算什麼。

可對於籌謀著要趁機備置太子屬官的朱鑒等人來說,就是大問題了。

備置太子屬官,最重要的依據有三個,一是尊敬太上皇,示天家親密,皇位有序,二是為培養儲君,提早接觸政務,三就是禮法和儀典的需要。

這三條裡麵,第一條原本是最有力的,但是,被天子連消帶打,尤其是在乾脆利落的同意了冬至大節的儀注之後,作用已經有限。

至於第二,這條要是足夠有說服力的話,當初朝議就不會通過出閣而不備府,說到底,太子殿下的年紀在那擺著,再過兩年接觸政務完全來得及。

所以到最後,禮法和儀典反而是這三條裡頭,最能拿得出手的。

但是,一旦作為禮部尚書的胡濙,在朝臣麵前表了態,哪怕是敷衍虛應的表態,也代表著禮部在儀典上沒有問題,再想在這方麵做文章,就十分困難了。

所以,局麵才會發展到這種不可收拾的地步。

當時的局麵,禮部必須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

但是,朱鑒不得不說,他也沒有想到,李賢會有這種魄力。

還是那句話,俞士悅彈劾的是禮部,所以代表禮部做出回應的,理所應當是,也隻能是胡濙。

李賢一個禮部侍郎,直接站出來代表禮部表態,是十分逾矩的。

說白了,這是在打胡濙的臉!

不知道的,還以為禮部沒有尚書,全憑李賢一個侍郎做主呢……

身為佐貳官,竊正堂官之權之勢,是官場大忌。

所以,當時的朱鑒,其實沒抱著希望,李賢能有這個魄力。

但是,不得不說,小公爺推薦的人,太上皇信任的人,是值得託付的。

李賢明知後果,但還是毅然站了出來。

於是,胡濙這位五朝老臣,果然怒不可遏,當場表示要將李賢調離禮部,而滿朝上下,無一人為李賢說話。

這就是後果!

堂堂正三品的大員,而且是六部的郎官,僅僅三言兩句,便定下了去向,這在朝中,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畢竟,到了這等地步,哪個沒有幾個故交門生,同鄉好友,就算最後改變不了結果,但是拉扯一段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這一次,滿朝上下,儘皆沉默。

因為,李賢觸犯了官場上的禁忌,沒有人願意有這樣一個下屬,也沒有人,願意下屬有樣學樣,將上官絲毫都不放在眼中。

所以,李賢必須離開朝堂。

然而,麵對這樣的結果,出乎朱鑒意料的是,李賢並沒有太過的沮喪或者不甘,相反的,他顯得十分平靜,道。

「閣老不必擔心老夫,東宮正脈,國之儲本,能為太子殿下儘一份綿薄之力,是老夫之幸事也,吾輩讀書人,習讀聖人經義,自當謹守本心,仕途本是過眼雲煙,無論在朝廷或是地方,皆是為大明效力,並無差別。」

這話一說,朱鑒反而覺得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原本,這件事情就是他找上李賢的,結果現在,他還在內閣當中(儘管明天之後,也不知道還在不在),但是李賢卻先被驅逐出了朝堂。

而且可想而知的是,背上這麼一個不知輕重的名聲,李賢至少未來十年之內,很難再獲得提拔了。

或許,隻有等到朝臣們慢慢將這件事情給淡忘了,他才有重回中樞的機會。

一個原本前途光明的禮部侍郎,因為幫了他的忙,就這麼沉淪在雲貴之地,著實讓朱鑒心中愧疚不已。

嘆了口氣,朱鑒起身,端正一禮,道。

「原德品行高潔,為國不避斧鉞,請受老夫一拜。」

見此狀況,李賢猶豫了一下,下意識的想要躲避,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動,隻是坐在原處,坦然受之。

如今的內閣還沒有之後那般勢大,朱鑒這個次輔,在朝中的地位,實際上也就比六部侍郎要高半階左右,何況,這件事情,的確是他做出了犧牲。

所以,李賢倒也不算托大。

隻不過,在朱鑒躬身之時,李賢的眼中忽然便掠過一絲複雜難明的神色,轉瞬即逝,待朱鑒直起身子時,便已消散無蹤。

旋即,李賢亦起身回禮,道。

「今日朝上,老夫雖儘力而為,但卻是未能助殿下備置東宮,故而,閣老此禮,老夫受之有愧,如今,朝堂之事我已無能為力,惟願閣老明日一切順利,早正本源,定儲本之安,若得如此,原德雖遭貶斥,亦甘願爾。」

朱鑒點了點頭,臉上浮起堅毅之色,道。

「原德且放心,明日老夫必定竭儘全力,何況,原德也不必妄自菲薄,此次東宮備置屬官,若無你出麵阻止,早被掐死在萌芽之中,如此功勞,老夫必會稟明太上皇,原德且先在地方歷練一番,待數年之後,太子殿下勢成,必會召回原德,重回朝廷。」

這話說的不算隱晦,但是,也恰是如此,才說明了朱鑒此刻的心緒。

李賢倒也沒有扭捏作態,拱手謝道:「如此,便多謝用明兄了。」

…………

朱鑒走了,如李賢所說,明天便是廷議,今晚,他要忙的事情很多,能夠抽出時間來李府一趟,已經是十分不容易了,自然不能過多耽擱。

但是,待他離開之後,李賢坐在遠處,神色卻十分複雜,望著搖動的燭火,陷入了沉思當中。

片刻後,廳中沉寂下來,不知何時,李賢的身邊多了一個四十出頭,著一身儒服的官員模樣的人。

他明顯和李賢的關係很好,從後廳中走出來,便自顧自的坐在了李賢的對麵。

想了想,他從桌子上拿了個杯子,給自己倒了杯茶,抿了一口,然後開口問道。

「剛才,你為什麼不將我引薦給朱閣老?」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