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天子有召(2 / 2)





但是,天子早有明言,待年節之後,再下廷議。

那麼,這個時候召見大臣,大概率就是要在廷議之前先通個氣。

這一點,從天子召見的名單當中缺少了寧遠侯任禮便足可以看出,要知道,身為五軍都督府的都督,要整飭軍屯,絕繞不過他。

但是天子沒有召見他,也就說明,這是一次非正式的議事。

從這個角度去看這份召見的名單,其實也就能夠看出更多的東西。

既然是提前通氣的非正式議事,那麼天子召見的,自然是親信之人,或者換而言之,親近天子或是在軍屯一事上持支持態度的人,才會獲得召見。

兵部於謙,吏部王文,都察院陳鎰,可以說是天子的心腹,翰林院蕭鎡,加上內閣的王翱和他,算是天子的近臣。

沈翼也勉強可以理解,事實上,他這個戶部尚書,和天子的關係有點特殊。

在之前的胡椒蘇木折俸事件和開放互市的朝議當中,對於戶部,天子應該說是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的,甚至為此不惜申斥了敢於彈劾戶部的一幫都察院禦史。

後來,在工部治河,邊境城池修繕,甚至是選秀及各種儀典的花費上,戶部雖然一直緊巴巴的,但是也都沒有含糊。

可以說,但凡天子需要用錢的地方,除了九邊的籌劃實在支撐不起以外,沈翼基本上都輾轉騰挪,將事情辦的妥妥當當。

甚至於,這個老傢夥還常常到宮裡打秋風,時不時就能從天子的內庫當中騙點銀子出來。

從表麵上看,這對君臣十分相得。

但是,這隻是表麵而已,事實上,滿朝上下,都沒有人把沈翼視為天子真正的心腹大臣,或者換句話說,沒有人覺得他和王文,於謙一樣,是一個天子黨。

其中核心的原因就在於,沈翼本質上和禮部的胡濙是同一派作風,事關戶部的政務上,他從無疏失。

然而,在戶部之外的其他事務上,他基本上都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往往是那個蕭規曹隨的人。

尤其是幾件比較敏感的,譬如太上皇歸朝,東宮出閣,東宮備府等事情上,他往往都是等到大局已定的時候再表態。

這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要知道,到了七卿的地步,雖然說各有職掌,但是在這種大事上,往往是需要暢所欲言的。

就拿這次的整飭軍屯來說,固然是兵部的事務,但又絕不僅僅是兵部一個部門的事務。

一旦朝議上敲定兵部的方案,那麼必然會牽涉到方方麵麵,需要多個部門,乃至是中央和地方進行協同,共同來推進的。

所以,實際上,在這種重大事務的決策層麵,如果拋開天子的強力乾預這個不確定因素意外,一個七卿的態度,很有可能是能夠扭轉局勢的。

但是,這份堪稱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沈翼的身上,在除了戶部之外的事務上,尤其是那些敏感的事務上,他基本上是主動放棄掉的。

而天子這邊,對於沈翼的這種立場,也沒有要拉攏或者是不滿的意思,就對沈翼的這種行為放任自流。

甚至於,就連他平日裡到禦前打秋風,天子也是一笑置之,並沒有藉機施恩或者拉攏,全憑政務上是否需要而定。

聖心如何,俞士悅難以揣測。

但是,沈翼這次能被召見,是否意味著,至少他在整飭軍屯一事上,是持讚同態度的?

俞士悅將這個問題藏在心中,打算一會仔細瞧瞧宮中的局勢。

事實上,除了沈翼之外,更讓人值得注意的,應該是金濂!

他這個刑部尚書,最近可算是低調的很,如果沒人提起,朝中都快忘了還有這位七卿大臣了。

不過也不怪金老大人,實在是最近朝中沒有什麼重大的刑案出現,所以刑部在朝中不算活躍而已。

當然,金老大人隻是在朝上不活躍而已,也沒有像某禮部尚書一樣每天打瞌睡。

事實上,這段時間刑部的存在感雖然不強,但是也十分繁忙。

這一點,曾經擔任過大理寺卿,如今又在內閣負責票擬的俞次輔,是深有體會的。

六部當中,如果說要數一個最忙的部門,非刑部莫屬。

其他的幾個衙門,基本上每年都是忙上一陣子,但是刑部執掌天下刑獄,各種各樣的刑案,可不會有淡季和旺季。

幾乎每一天,刑部都要處理大量的案件卷宗。

之前太上皇北征,金濂又在地方督軍,刑部本就積壓了大量的案件,後來土木之役以後,又是審理王振的案子,曹吉祥的案子,羅通的案子,還有廣通王的案子,基本上就沒停過。

自從金老尚書回來之後,他基本上的精力,都在處理這些積壓的案件,直到前兩個月,才堪堪全部處理完成。

所以,如果說要從七卿裡麵評一個最兢兢業業,恪儘職守的,金老大人絕對能排前三。

但是,朝廷上要看的,又不是誰乾的多。

和沈翼一樣,金濂也絕稱不上是天子黨的一員,甚至於,就從政務上的關係來說,刑部跟天子的關係還沒有戶部緊密。

所以,這一次天子帶上了刑部,才是最讓人詫異的地方。

當然,除了文臣這邊,天子這次還同時召見了勛貴和鎮南王。

鎮南王並不奇怪,軍屯一事,背後有宗室的影子,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現在的問題隻在於,天子打算如何處理這個問題而已。

所以,整飭軍屯的會議,有鎮南王這個親天子的宗室參與很正常。

但是勛貴這邊,意味就有些明顯了。

如今親近天子的勛貴有兩派。

一派是之前太上皇時期受冷落的那批靖難勛貴,這批人以豐國公李賢為首,雖然沒什麼戰場上的作用,但是人脈勢力很強。

另一派則是新晉崛起的邊境勛貴,也即在這次瓦剌之戰當中憑戰功獲封或受到擢升的勛貴武將,這批人能打能戰,正當壯年,很明顯是受到天子重用的。

可問題就出在這,這一批人裡麵,除了靖安伯範廣之外,可還有一個分量更重的人……

昌平侯楊洪!

論資歷,論威望,論戰功,論能力,論軍中的人脈,論對邊境的了解,毋庸置疑,楊洪在每個方麵,都完勝範廣。

但是,這次天子召見的人當中,卻偏偏沒有楊洪。

聯係起京中最近瘋傳的流言,俞士悅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這次的禦前會議上,大概是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了……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