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重任在身(2 / 2)





「謝陛下!」

讓杜寧到陝西去,自然是有屬於自己的考量,因此,不止是杜寧自己,朱祁鈺對於這次陛辭,也是十分重視。

待杜寧落座之後,他沉吟片刻,便開口道。

「杜卿不日即將赴任,臨行之前,朕有些話,要囑託給你。」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杜寧總覺得,在成為了新的陝西巡撫之後,天子對待他的態度,也多了幾分不同。

似乎,更顯倚重之意!

當然,對於杜寧自己來說,他仍然絲毫不敢怠慢,立刻起身,拱手開口道。

「陛下聖訓,臣洗耳恭聽!」

「不必如此拘禮,坐。」

朱祁鈺抬手下壓,倒也並不在意杜寧的小小惶恐,而是問道。

「此番,朕任命杜卿為右都禦史,巡撫陝西,兼理陝西,大同等處整飭軍務事,杜卿可知朕的用意?」

換了別的時候,杜寧肯定會推辭說不敢擅自揣測聖心。

但是,眼下的場景是陛辭。

這種場合下,天子對他既是交託,也是考校,這個時候再藏拙,可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了。

原本,杜寧接下這個差事後,還有些誌得意滿,但是,在得到了陳循的提點之後,他很快就收起了所有的情緒。

這段時間,他除了按時上下衙,把自己手頭的事務交接出去,剩下的時間,就是找來了兵部關於軍屯的各種文書,在府中仔細研讀。

甚至,為了此事,他還特意去拜訪了陳循一次,為的就是準備今日。

略微整理了一下語言,杜寧斟酌著開口,道。

「臣愚鈍,擅自揣測聖心,請陛下恕罪。」

「按慣例,僅巡撫陝西之差遣,已是重任,陛下遣臣出京,一加右都禦史之職,二命兼理山西,大同等處整飭軍務事,想來二者是相輔相成。」

杜寧一邊說著,一邊悄悄打量著天子的臉色,卻見天子麵帶微笑,眼中隱約帶著一絲讚許之色,他的心才稍稍放下幾分,繼續開口道。

「整飭軍屯乃朝廷大政,推行如今,已是成效斐然,但是,仍有頗多困難需要克服。」

毋庸置疑,天子派他出京,首要解決的問題,肯定是推行整飭軍屯的大政,但是,這一點差遣當中已經明明白白體現了,隻說這個,怕是要被當成白癡。

所以,杜寧必須提出更具體的問題和挑戰,短暫的鋪墊之後,杜寧也便迅速進入了正題,道。

「以臣以為,如今整飭軍屯最大的阻力,一在邊將,二在藩王,此二者其一人數眾多,其二為皇室宗親,皆是棘手之極。」

「自上次朝會,臣領命出任陝西巡撫後,便調閱了兵部近段時日的往來文書,可以看出,近段時間以來,刑部金尚書已然向朝廷稟奏了許多關於諸邊將的罪證,也處置了一批邊將。」

「所以,臣竊以為,陛下委臣右都禦史之職,乃是為邊境藩王之事。」

隨著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之後,杜寧略顯緊張的情緒明顯得到了緩解,繼續道。

「當初太祖皇帝設十三塞王,以鎮邊境,雖永樂之後,諸王內遷,但是仍有時至今日,尚有秦王,晉王,代王,慶王,肅王,沈王七位藩王,分別鎮於甘肅,寧夏,陝西,山西等處。」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這幾位藩王,便是侵占邊境軍屯的最大得利者,如今代王主動配合,和岷王一起,呈上了府中田冊,此乃利國利民之舉,但是是否有所隱匿,尚需查證。」

「剩下的七位藩王中,慶王在鎮城,韓王鎮平涼,之前金尚書到甘寧之地察查任禮一案,想來對這幾位藩王侵占軍屯之事如何整飭,已有策略。」

「那麼,便餘下秦王與晉王,沈王,肅王四府,需要說服其配合朝廷大政。」

「不過,沈王府,肅王府好說,但是秦王府和晉王府,皆是初封於洪武朝,在兩地根深蒂固,尋常官員難以彈壓,如今的秦王爺,又是陛下尊長,不可輕易冒犯。」

「金尚書主理邊境整飭之事,須得坐鎮邊境,以防有變,不可擅離,故而,陝西,山西兩處,需有得力大臣前往整飭,方可保朝廷大政推行無虞。」

「此臣愚見也,請陛下垂訓!」

既然成了七卿預備役,那麼,就得有這個覺悟,攻堅克難。

沒瞧見人家於少保,已經出京去對付各地的藩王了,據說這段日子,剛剛到了河南府。

到那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伊王府抓人,消息傳來的時候,可是把在京城禁足的伊王爺氣的不輕,據說在府中罵了小半日才停歇。

杜寧既然接下來這個差事,自然得有這個思想準備。

要是連兩個藩王都不敢麵對,趁早還是熄了自己的仕途心思吧。

聽了杜寧的話,朱祁鈺的臉上倒是浮起了笑容。

看來,杜寧的確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事實上,這話說得已經夠委婉了,說什麼『陛下尊長,不可輕易冒犯』,純純是給秦王留麵子。

如今的這位秦王,名為朱誌??,雖是第五代秦王,但是,從輩分上講,卻是初代秦王朱樉之孫,比朱祁鈺的確要高一輩。

不過,輩分不是最緊要的,緊要的是,這位秦王雖然不是諸王當中最跋扈的,但是,卻是底氣最足的。

其原因一部分是像杜寧所說的,秦王府和晉王府,自洪武時代初封時,便在太原和西安,迄今已傳承數代。

還有另一部分,就是在塞王的權力上,兩座王府,尤其是秦王府,保存是最完整的。

當初太宗皇帝登基後,削諸王護衛,秦王府是寥寥無幾的,並沒有被削除的藩王府邸。

雖然說,在先帝登基之後,朱誌??主動交出了三護衛的控製權,但是,最終先帝還是給秦府留下了一護衛的兵力。

這一點,在這麼多的藩王當中,不說是絕無僅有,至少也是十分罕見的。

朱誌??本人,好古嗜學,不喜武事,所以,在諸王當中的風評還算不錯,但是,因為秦府的勢力龐大,他在地方上的權威也是極重。

最典型的事件便是,當初陳鎰為右都禦史巡撫陝西時,和秦王府發生了衝突,朱誌??直接一道奏本上達朝廷,將陳鎰攆回了京中待勘,雖然後來查問過後,確認是子虛烏有。

但是,朱誌??這個秦王在朝廷上分量,也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肅王內遷之後,封地被改到了臨洮蘭州,也在陝西,也就是說,如果不算僅僅名義上歸於陝西的寧夏和甘肅,那麼陝西如今,一共有兩位藩王。

相對而言,晉王朱鍾鉉年輕一些,但是,涉及到軍屯的問題,隻怕也是難對付的很。

而且,嚴格意義上來說,大同也屬於山西的範圍內,這也就意味著,山西一省之地,有晉王,沈王,代王三個藩王,哪怕是代王已經鬆了口,可單是晉王和沈王二人,若是聯起手來,隻怕也不比秦王要好對付。

從如今各地藩王的反應來看,整飭軍屯毋庸置疑,侵犯到了他們的核心利益之一。

所以,在有限的範圍之內,他們必然會儘全力反抗。

秦王府和晉王府,又是老牌王府,在地方的勢力龐大,杜寧一出京,就要對上他們,身上所肩負的擔子,實際上並不輕鬆……

()

1秒記住網:.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