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施恩(2 / 2)





「如今科道的確缺乏人手,但是,這是因為,都察院有一半的科道官員,都被派遣到各處負責整飭軍屯的事宜。」

「這批人回來之後,都察院的員額應該是超額的,按於少保和金尚書給朕的奏報,軍屯之事,年前大抵可以塵埃落定,如此一來,這批人必會回歸朝廷。」

「不過,既然要澄清官場之風,科道員額偶有超出,倒也無妨,如此,吏部可從速擬定考課章程,待對此次新晉轉調的禦史予以考核,合格者留任,不合格者黜落,皆依其功績,暫且不拘員額。」

好嘛,果然是大手筆!

就像天子所說的,都察院的確缺人,但是,隻是暫時缺人而已。

六科十三道,在不算都給事中和左,右給事中的情況下,六科定額四十人,十三道定額一百一十人。

如今在都察院任事的官員,大約有六科給事中三十人,十三道禦史六十人。

尤其是禦史,少了一小半,自然是嚴重缺人。

但是,上回借著整飭軍屯的東風,陳總憲狠狠的薅了一把羊毛,從吏部手裡搶了足足五十名禦史,加上都察院原有的三十二名科道官員,一同派到了各地協助清丈田畝。

然而,這五十名禦史,當時天子卻說的明明白白,是權宜之計,待得整飭軍屯結束後,科道當恢復定額。

也就是說,這五十人當中,隻能有二十八人留任。

眼瞧著這整飭軍屯的進程越來越往前推,陳總憲又高興又不舍。

高興的是經過這一年的鍛鏈下來,這批禦史已經逐漸成熟了起來,但是,想到這批人當中有四成都要被刷掉,他就一陣心疼。

如今這下好了,天子金口玉言,不拘員額,這也就意味著,待得整飭軍屯結束之後,科道的隊伍會進一步壯大。

心中一喜,陳鎰正要謝恩,卻見天子抬手止住了他的話頭,繼續道。

「除此之外,科道官員品級,略作調整!」

「我朝典製,六科有都給事中,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及給事中,從七品,十三道禦史,亦正七品。」

「本意為使科道官員相互獨立,以小抑大,但是,時移世易,如今科道職責既有調整,品級亦當有所調整。」

「自即日起,定六科都給事中為正六品,左,右給事中為從六品,給事中為正七品,十三道禦史,各設掌道禦史一人,秩正六品,其餘禦史品級不變。」

「掌道禦史,協助都禦史,協理各道事務。」

這番話說完,在場的一眾大臣也有些意外。

原本他們以為,天子允許原本的那五十人不拘員額留任,手筆已經夠大了,卻沒想到,接下來還有,而且,施恩更重。

如果說,剛剛的留任之舉,是對科道整體勢力的擴充的話,那麼,對於品級的調整,則是惠及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科道官員。

在此之前,科道的體係相對而言比較單一,六科十三道,無論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總歸都是七品。

而在此之上就直接是僉都禦史,秩正四品。

正七品到正四品,中間差著六個台階,這就意味著,科道官員如果要往上升遷,必然不可能留在監察係統當中,隻能往其他地方升,然後等做到五品官員的品級上,才有可能轉回都察院。

但是,天子這麼一改,六科都給事中和掌道禦史,都變成了正六品,雖然說,仍舊和僉都禦史差著四個台階,但是總歸算是縮小了難度,可以大大加快科道官員的流轉速度。

陳鎰的臉上,更是喜色掩飾不住,上前一步,就要開口謝恩。

然而,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天子又一次抬手示意,讓他到了嘴邊的話,又吞了下去。

在眾人的注視當中,天子沉吟片刻,再度開口,道。

「這是對科道的調整,除了這些之外,朕還有一個想法,想讓諸卿參詳一下,是否可行。」

啊這……

老大人們麵麵相覷,紛紛豎起了耳朵。

他們實在想不到,還能有什麼,讓天子說出來這種話,聽著,就不是什麼小事。

果不其然,天子繼續開口道。

「按慣例,我朝歷次科舉後,一甲前三名及成績優異者,會進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此舉本意是為了令此輩文華風流之輩,能儘展其才。」

「但是,近年以來,朕時常發現,翰林院中人苦讀詩書,長於文章,但對朝廷政事的理解,往往不如在六部觀政的新科進士。」

「翰林院向來被視為清流華選,長此以往,是浪費人才也!」

「所以,朕一直在想,該如何讓翰林院中官員,能夠不止埋頭詩文,隻懂紙上談兵,而是可以參與到朝政當中來。」

「如今,既然都察院缺乏人手,那麼朕想,不妨讓翰林院中,觀政三年以上的庶吉士,到都察院試職禦史,為期半年,由吏部聯合都察院進行考評,如若能夠勝任,則實授禦史,不能勝任者,轉調他途。」

「試職禦史,主察官員風紀及貪瀆之事,如此一來,都察院便不虞再有人手不足之患。」

「諸卿覺得,此舉可妥當否?」

這……

聽了天子的這番話,在場的一眾大臣,不由麵麵相覷,緊接著,他們不約而同的,眉頭都緊緊的皺了起來,陷入了沉思當中。

()

1秒記住網: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