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國公爺跳反了?(2 / 2)





這……

儘管朱鑒不願意承認,但是不得不說,朱儀說的沒錯。

科道向來不好惹,可這一次,雖然說天子給科道擢升了品級,但是,畢竟動了他們的見諫諍權,然而科道當中,掀起的波瀾雖有,卻遠遠沒有到群情鼎沸的地步,這背後,肯定是有人在暗中使勁兒。

不過……

「這一點,老夫的確有欠考慮,但是,言官有風聞奏事之權,如果說王文等人聯起手來,便能讓言官集體失聲的話,那麼,國公爺未免也太高估他們了。」

說到底,朱鑒也不是好糊弄的,麵對朱儀的說辭,很快,他就給出了反駁。

「此事畢竟涉及到了言官的核心利益,就算一時壓得住,可隻要朝堂上有人肯振臂一呼,輿論大勢一成,自然會有人隨聲附和。」

這番口氣明顯帶著針鋒相對的意味。

但是,朱儀顯然也不是沒有準備,直接了當的反問道。

「輿論大勢一成如何?朝中有人隨聲附和如何?」

這兩句質問,頓時讓朱鑒愣在了當場。

不過,他不是被問住了,而是沒想到,這麼簡單的問題,朱儀竟然會問出來。

「那自然是……」

「自然是什麼?」

朱儀冷哼一聲,卻顯然並不打算聽朱鑒說完,直接打斷了他,道。

「六部七卿,內閣眾臣,除了朱閣老你一個人之外,你能有把握,讓誰帶著這些言官出麵反對?」

「還是說,你打算再讓一乾勛臣出麵,給言官們助陣?」

這兩句話,頓時提醒了在場的眾人。

勛臣們集體出麵的情況,倒也出現了幾次,但是,每一次的狀況,似乎都不怎麼理想。

最嚴重的那次,有一個算一個,參與的人都挨了板子,這種感受,顯然是沒有人會想再來一次了。

眼瞧見其他人都變了臉色,朱鑒想了想,正要開口,但是朱儀卻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道。

「好,就算你能找到有份量的大臣出麵,或者,朱閣老願意自己出麵,這個權且不提。」

「我隻問一句,若是皇上就是要乾綱獨斷,又當如何,難不成,你覺得六科和內閣,有膽子執奏嗎?」

「而且,執奏如果那麼好用的話,當初太上皇親征,六科為何不曾執奏呢?」

這番話說的不可謂不大膽,尤其是引用了太上皇的例子,若非是朱儀的身份,隻怕也沒有人敢說的這麼直白。

與此同時,這番話,也讓在場所有人的,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所謂執奏,指的是不合典製的旨意,被六科封還的情況。

這種權力,一般情況下屬於六科,但是,隨著內閣的逐漸崛起,一般認為,內閣也可以參與其中。

六科的執奏,體現在詔旨形成後,內閣的執奏,則體現在詔旨形成前。

按照朝廷慣例,經由內閣草擬的詔旨,才是符合典製的,所以,如果內閣團結起來,拒絕為皇帝擬旨,某種意義上,也能達到阻攔皇帝的效果。

但是,這種行為,本質上屬於抗旨,而且,需要所有的內閣成員同心協力,所以,到現在為止,基本上沒有出現過。

至於六科的執奏權,聽起來好聽,但是,也有嚴重的限製。

首先,這種權力,雖然類似於唐朝門下省的封駁權,朝堂當中也慣稱為封還,封駁權,但是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門下省有宰相之權,所謂封駁,是指駁回聖旨,由中書省重新擬定,這是門下省的固有之權,不必經過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內。

但是,六科的執奏權,從名字上就就可以看出,這本質上是一種覆核權。

意思是,詔書下發到六科,由六科的官員進行覆審覆核,查驗是否有疏漏或者不合典製之處。

如果有的話,六科官員可暫時不予下發,持詔書進宮稟明情況,奏請皇帝是否要進行修改,此謂之執奏。

這個過程當中,六科執行的是查驗的功能,並不具備駁斥的權力。

說白了,即便詔旨是錯的,不符合典製的,六科也最多隻能向皇帝申辯執奏。

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六科是沒有權力駁回聖旨的。

這是其一,也是最本質上的限製,執奏隻能延緩詔書下達的流程,隻要皇帝的意誌足夠堅定,並不能真正阻攔詔書的下發。

除此之外,執奏權動用的代價極高。

雖然是覆核請奏,但是本質上,這也是冒犯皇權的一種舉動,所以,一旦動用了執奏權,那麼,負責執奏的官員,仕途必然就走到頭了。

尋常禦史直言進諫,最多是惹得皇帝不悅,終還是有復起的機會,但是執奏權一旦動用,即便是此後換了新皇即位,也不會再任用這樣的人。

所以,話說到這,其實朱儀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皇上如今大勢已成,對科道的改革,還有楊傑之事的強硬態度,隻是一個信號,這代表著,皇上覺得如今對朝堂的掌控,已經達到了可以乾綱獨斷的程度。」

「這個時候,跟皇上去硬碰硬,實屬不智!」

朱儀淡淡的下了論斷,停了片刻,他又看向朱鑒,道。

「當然,如果說朱閣老能讓於少保連夜回京,或者明日早朝之上,能夠說動幾個言官當場死諫,那倒是有幾分可能,讓皇上迫於局勢,改變心意。」

「隻是,做得到嗎?」

朱鑒的嘴唇動了動,但是,他到底沒有能給出肯定的回答。

這兩條路,顯然都走不通。

於謙就不說了,他現在遠在地方,根本不可能回京,而且,就算是回京了,也不一定就會跟天子對著乾。

這位於少保,是有這個膽子的,也能勸得住皇帝。

但是,他畢竟是天子的人,而且,在草原之事上,於謙究竟是何態度,也未可知。

至於死諫……

太上皇親征的時候,都沒人敢死諫,何況現在?

話說到這,朱鑒其實已經基本打消了心中的念頭,但是,他看著朱儀那張欠揍的臉,氣就不打一處來,忍不住道。

「所以,按國公爺的意思,我們就該一言不發,任由皇上乾綱獨斷,想做什麼便做什麼不成?」

「不知道這番話,國公爺可敢當著太上皇的麵說出來?」

()

1秒記住網:.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