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第二場結束(求收藏推薦)(1 / 2)





李傑將回來同林瀚之間的事告知了二人,兩人在聽完解釋後,終於放下心來,林庭昂在旁邊調笑道:「慎之,看來這次你會試穩了,唉,就是不知我和十三叔最終結果會如何。」

李傑微微一笑說道:「現在第一場已經考完,多想也無益,還是好好應對明日的第二場考試吧,希望這次我們三人都能名列春榜。」

順天貢院外,四更天一到,龍門大開。

八月十二日,第二場考試如約而至,與前一場不同的是,參加此場考試的士子們均沒有第一場那麼緊張,科舉重首場,第一場考得好的舉子們可以安心的考第二場,第一場考的不好的也知道此次會試無望,也能放鬆心態。

第二場的搜檢相較於第一場倒是沒有放低標準,因為律法可不管你是第幾場,隻要考生進場後被發現夾帶,搜檢人員都要問罪,經歷了一番搜查李傑便進入考場。

第二場考試開場時,基本上四千舉子的硃卷已經陸續由外掌卷官送入內簾,內簾的閱卷官們也開始了正式閱卷。

熟門熟路的來到考棚,天色還未亮,李傑稍事休息,天邊的紅日輕輕的一跳,浮出了地平線,明遠樓的鼓聲響起,第二場考試正式開始。

會試第二場同鄉試一樣,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任選一道,論要求三百字以上。

書吏將試捲發下來,李傑照例先將題目閱覽一邊,第一題論:君正莫不正。

這是關於治國一道的論題,原文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上》中正君一節,原文為: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君主仁愛,就沒有誰不仁愛;君主合乎道義,就沒有誰不合乎道義;君主正直,就沒有誰不正直。一旦君主行正道,那麼國家就安定了。

孟子認為,想要治理好國家,首先應使君主的行為合乎準則,要仁愛、正直、賢明,縱觀弘治一朝,弘治皇帝也確實做到了。

憲宗皇帝去世後,孝宗登基,改年號為弘治。繼位之初孝宗麵臨的不僅是一個紊亂的朝政,而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如果不果斷採取措施,那麼必定威脅大明江山。因此,其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麵採取了一係列,中興大明王朝。

雖然孟子的話用後世的目光來看是狹隘的,不過誰讓現在是大明呢,論和現代的議論文有點類似,李傑引據論典,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闡述「君正莫不正」是對的,歷史上的盛世莫不是君主正直、賢明才有的,如果君主昏庸,必然造成小人當道的政治環境,由此國家也會動盪不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