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通水了(1 / 2)





之所以不告訴村民們肥料的問題,原因很簡單。

千萬不要小瞧兔子的基建能力以及研發能力。

小老百姓擔憂的問題,國家其實早就考慮好了,早在60年代,官方便看到了國內化工產業的不足。

70年代,國內便成套引進了13套大型化肥裝置,而首次引進的這批化肥裝置正是用料最大的氮肥。

到了90年代,僅僅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國內的氮肥產量已然翻了幾十番,其產能儼然足夠供應市場所需。

氮肥解決了,接下來的便是磷肥,再過不久,國內就會相繼建成數套大型磷肥生產裝置,並且全都是高濃度磷肥。

等到這些磷肥工廠相繼建成,國產市場高濃度磷肥緊缺的情況也會隨之緩解。

根據李傑的種植計劃,這兩年不足的,先用農家肥以及微生物肥頂上,等到國產磷肥全麵上市,到時候再換上更省心省力的磷肥,隻要中間不出什麼大的差錯,化肥短缺的問題根本就不會是問題。

即便是遇到了最壞的情況,中間出了什麼岔子,李傑仍然可以向上級求助。

金灘村是吊莊移民政策下第一個成立的自然村,國人對於『第一』是有執念的,凡是第一,必然會引起各方的關注。

簡單來說,金灘村是在上麵領導那裡掛上號的村子。

萬一真的遇到什麼難題,隻要不是特別棘手的事,李傑相信上級領導是不會介意幫扶一把的。

放眼全國,肥料短缺的確是化工行業的困局,但短缺並不意味著沒有,金灘村一共也就二十三戶吊莊戶選擇了種植甘草,總共種植麵積也不過一百八十畝地。

一畝地需要20公斤肥料,一百八十畝地施一次肥也不過需要3600公斤化肥。

倘若金灘村的村民要的是3600公斤鉀肥,領導或許會覺得為難,畢竟鉀肥的年產量也就那麼一點(產能20萬噸,實際90年青海鹽湖一期鉀肥工廠才剛剛投產,當年產出不過數萬噸),但是金灘村要的並不是稀缺的鉀肥,而是磷肥。

哪怕國內磷肥產能不足,縣裡區裡也不缺少區區三點幾噸的磷肥。

(1990年國內生產磷肥394.6萬噸,折算標準肥為萬噸,將近兩千萬噸的產量,三點幾噸,還真不算什麼。)

為了化肥的問題,李傑前後準備了兩道保險,即便一道出了問題,還有另外一道。

因此,他才選擇了隱瞞。

如果不是李傑早有了萬全的準備,他又怎麼會去選擇種甘草?

至於,農戶們沒錢的問題,其實也很好解決。

沒錢,他們可以選擇貸款。

哪怕銀行不貸,也可以選擇向李傑貸款,不過李傑提供的『貸款』,並不是直接發錢,而是折算成種子貸給村民。

當然,李傑來這裡也不是做慈善的,貸款肯定是有利息的,並且從他這裡貸款的利息還會高於銀行。

為什麼要把把利息定的高一點?

其實,這完全是無奈之舉,如果李傑將利息定的太低,或者乾脆免息,到時候村民們肯定一窩蜂的來找他貸款。

屆時就是有金山、銀山,也填不了這麼大的窟窿。

自古以來,升米恩,鬥米仇的例子可不少。

肥料、錢的問題解決了,還剩下的隻有一個問題。

水!

水是生命之源,不論是什麼生物,想要存活下去都離不開水,一個人的身體裡70%左右的成分都是水。

一般而言,一個人超過72小時不飲水,就會遭遇生命威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