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將門是一個圈(1 / 2)





當夜,折家燈火通明,鶯歌燕舞,為了招待曹韋,折氏將府州境內所有蕃部的首領都叫了過來。

《宋史·兵誌》記載,西北邊羌戎,種落不相統一,保塞者謂之熟戶,餘謂之生戶。

即西北地區種族部落眾多,互不統一,願意為宋廷保衛邊疆的,或者說服從宋廷調度,即為熟戶。

其他不服管教的,皆是生戶。

能夠參與這場宴會的,當然都是熟戶。

看著滿座的各部族首領,曹韋心中不由感慨,折惟忠這傢夥,濃眉大眼的,當了知州之後,也變味了。

召集蕃部,既是歡迎,也是『威懾』。

養寇自重的手法,放到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隻是表現得形式不一樣而已。

擱在北宋,養寇自重的方式並不是放任某某部壯大。

比如放任夏州李氏這種事,折氏是絕對不會乾的,折氏和李氏儼然是死敵關係。

多少折氏子弟死在了與夏州李氏的征戰過程中?

此仇,難解!

折氏養寇自重的方式便是這群蕃部,眼前這群人,認得可不是宋廷,而是折氏。

隻要折氏在,他們就不會叛服無常。

但若是折氏倒了,他們多半會脫離宋廷的統治。

府州境內人口數萬戶,其中漢民不過一千餘戶,剩下的全都是各蕃部,除了折氏之外,最大的部族便是兀泥族。

折氏是黨項八大姓之一,兀泥族亦是黨項部族,兩者的關係大抵是臣屬關係。

兀泥族是依附於折氏的部族之一。

其實,曹韋誤會了折惟忠,召集蕃部的事,並不是折惟忠本人的主意,而是母親梁氏的主意。

梁氏是折禦卿的第四任妻子,雖然梁氏不是折惟忠的生母,但折惟忠卻敬她如生母。

當然,這一切曹韋並不知道,折惟忠也不會主動告訴曹韋。

誤會便這樣產生了。

此時,曹韋表麵上已然和蕃部打成一片,實際上他心裡卻開始思考麟府路軍馬司長官的人選。

麟府路軍馬司職掌麟州和府州兩地的兵馬,正職基本是有朝廷派遣,副職則由折氏的人世襲。

這一軍職,早在太宗時期便設立,隻是當時的名字不叫這個,直到真宗鹹平年間,製度才相繼完善。

麟府路軍司馬設立之初,明麵上的理由是支援府州折氏,事實也確實如此。

不過,支援和防範,兩者並不衝突。

有這支部隊在,折氏哪敢反叛?

若真舉兵,皆是西有夏州李氏,東有契丹,南有趙宋,可謂是四麵皆敵。

關於麟府路軍司馬的事,曹韋非常清楚,他的哥哥曹璨便曾經擔任過麟府路軍司馬一職。

而今,管勾麟府軍馬事的人是高繼勛,他是宋初名將高瓊的長子,同時也是曹氏的姻親。

如果換做是旁人,曹韋想要調到對方的位置,多少要費一番手腳。

但高繼勛便不同了,曹氏和高氏世代聯姻,隻要曹韋願意,一封信就足以說服高繼勛。

其實,曹韋想換人,並不是因為高繼勛資歷不夠,作為名將高瓊的長子,高繼勛的威望絕對是夠的。

然而,高繼勛年事已高,今年已然六十餘歲,年紀太大了。

可以預見,未來西北地區定有一戰,具體烈度未知。

所以,似高繼勛這樣的老將,確實不宜繼續在前線駐守,將其調到後方,保障後勤問題,反而更好。

具體由誰繼任管勾麟府軍馬事一職,曹韋心中也有了人選。

他曾經的部將劉文質,可以接任這一軍職。

劉文質亦是外戚之一,他是保州保塞人,保塞亦是宋太祖趙匡義的祖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