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定王仿書(1 / 1)





定王仿書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八月,定王開始出閣讀書,負責講解的老師是方以智,書法指導則是劉明翰。定王開始正式學習讀書那天,方以智表現出嚴肅莊重的儀態,定王卻不發一言,而劉明翰則耐心陪伴定王,直至其完成當日的書寫練習。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日。

之後,皇帝定下了每逢三、六、九的日子是兩位老師教導定王的日子,書房內的座位安排是方以智在東,劉明翰在西,定王則坐在正中。教學時,方以智會移動座位至定王身邊,他聲音洪亮,每次會講解兩三句,定王則嘗試跟讀一兩句。有一次,定王急於讓劉明翰來輔導,但內侍告知按照禮製,不能更改皇帝所定下的規矩,於是作罷。定王表示,可以開始練書法了,並要求劉明翰過來指導,劉明翰等定王書寫完畢後就走了。後來在約定好的日子,方以智再次移動座位準備教學,這時定王卻說他已經讀過今天應該誦讀的書籍內容,方以智便將當天應該誦讀的書卷呈上,但定王卻合上書卷,背對著它,表現出抗拒的態度。按照規矩,定王需要在內室將書籍內容熟讀之後才能出來,在這時候,定王會告訴方以智先生可以先出去,他打算與劉明翰先生一起練習書法,於是,方以智先生便會坐在門外等候。定王曾詢問劉明翰關於他的父親的事,劉明翰回答說,他的父親是先朝的一位正直忠臣。定王深感讚賞,說:“先生您如此溫和恭敬,定然會有優秀的兒孫能夠成為狀元。” 聽到這話,劉明翰躬身表示感謝。定王用手將他扶起說:你的父親是個好官,生了你這麼個好先生,你的子孫自然也會朝著好的方向成長。”這一天下午,定王桌上擺放著兩隻重達三十兩的純金獅子書鎮以及兩把玉尺,定王示意內侍將這些東西放入劉明翰的袖中,劉明翰堅決推辭不受,這時方以智在外麵已經等得不耐煩了。

定王入宮向皇帝申請更改教學日程,提議將三、六、九日改為書法訓練,四、五、七、十日為講解教學,這一提議得到了皇帝的批準。方以智的教學日主要是複習舊知識,很多時候並不需要每日授課。相比之下,劉明翰在指定教學日準時到達,並且每次都得到定王賜予的飯菜點心。到了第五個教學周期,學習要求是不再單純模仿書寫,而是自行書寫選中的楷書樣式八個字,定王減少了一個字數。定王向皇帝呈遞了一份對書寫教官予以優異表彰的建議,朝廷中對此議論紛紛,許多人認為這種褒獎超出了常規,可能預示著定王對皇位繼承順序的挑戰,有人甚至打算將此事公之於眾。

又一天,定王帶著眾人遊覽西園,看到劉明翰的馬鐙缺失,立即將自己的馬鐙配上。內侍們認為,龍紋裝飾的馬鐙不合時宜,內廷便另行定製方形馬鐙送給劉明翰。此舉又在朝廷中引起一片嘩然(以為是皇帝賞賜),認為這是僭越之舉,這裡關於這件事的描述還是比較克製的。後來才知道是定王的善意之舉,爭議才得以平息。

又有一次,定王特意設宴款待劉明翰,並在席間談到將來出封為藩王時,想與劉明翰一同隱居西山。他回憶起皇祖六歲時即登基,八歲時就曾上陵祭祖,並為香山寺題寫“青未了”匾額,這塊匾額至今仍保存在那裡。還說昨日他練習大字書法,深知改變字勢之艱難,有人拿出“鱗鳳龜龍”四個大字讓他書寫。劉明翰看了後稱讚這字端正楷模,定王則謙遜地說自己的字還不夠好,不值得玷汙劉明翰的眼睛。直至更鼓敲響夜深散席,定王親自燃燭送劉先生回家。

還有一次,定王將一件珍貴的八寶金暖手爐贈予劉明翰,但很快劉明翰又將暖手爐退回定王身邊。定王說:希望劉先生能將此物帶回,作為他們之間深厚師生友誼的見證留給子孫後代。劉明翰則答謝道:“他對定王的恩情銘記在心,感激之情深深烙印在心底,而不在於禮品寶物。”定王對此讚歎不已,感慨道:“劉先生是一位不看重錢財的人,如果全天下的官員都能像劉先生這般清廉,又怎會有流寇作亂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