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李自成擅號設官、鄖陽古劍(1 / 1)





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四月,李自成在廣泛收納部眾、群賊皆歸順其號令後,占據了襄陽,將其改稱為“襄京”,同時對其所攻占的其他郡縣也一一更改名號。

起初,李自成率部在秦、晉、楚、豫等地流竄劫掠,幾乎席卷半個天下,但其誌趣尚停留在盜賊層麵,所到之處皆是焚燒屠戮。隨後連陷荊、襄、鄢、郢等地,席卷河南,擁兵百萬,這時才開始考慮占據城邑、自立名號。他在襄陽修複襄王宮殿,設立官職,自封為“倡義大元帥”,為一品官階,其次有“權將軍”(二品)、“製將軍”(三品)、“果毅”將軍(四品)、“威武”將軍(五品),皆為將軍名號,還有“掌旅”(七品)、“部總”(八品)、“哨總”(九品)等。其所封將帥包括田見秀、劉宗敏、賀錦、張鼐、黨守素、辛思宗、客可成、李友、任繼忠、吳光義、劉芳亮、劉希堯、李過(李自成親侄)等人,共有二百三十餘支軍隊,總計馬步兵六百餘萬。

每支軍隊立一麵標旗,行軍時望去一片赤紅,標營則用白旗,纛旗(帥旗)皆用黑色,左右前後各用黑白紅黃四色,纛旗隨顏色相應。自崇禎壬午年年(公元1642年)夏攻克荊州後,李自成開始任命防禦使、府尹、州牧、縣尹等官職,至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正月,欽天監博士楊永裕投靠李自成,李自成又增設六政府侍郎、郎中及從事等官屬,其中侍郎有喻上猷、蕭應坤、楊承裕,郎中有徐丘、王家柱、鄧岩忠,從事有顧君恩、郭附龍、傅朝升,防禦使有孟長庚、陳藎、李之綱、吳大雁、黃閣、金有章,府尹有張虞機、姚允錫、牛佺、劉蘇、鄧璉、劉茂先。李自成還任命光樂蘭守衛荊州,養成守衛夷州,王文耀守衛澧縣,白玨守衛安陸,葉雲林守衛荊門,謝世龍守衛漢州,為世襲太守。景德人高一切守衛信陽,周鳳梧守衛禹州。李自成軍隊所到之處,人心惶惶,官員紛紛棄城逃走,大江南北的百姓無心堅守。

李自成還封明朝親藩崇王為襄陽伯,邵陵、保寧、肅寧等明朝諸王均向李自成投降,也改封為伯。喻上猷推薦荊州士紳,李自成發布檄文征召,江東舉人陳萬策、李開先在被推薦之列。偽檄文下達後,陳萬策自縊而死,李開先撞柱身亡。楊承裕勸李自成稱帝,牛金星認為時機未到,此事遂作罷。

鄖陽古劍

癸未年二月初七日庚午時,位於鄖陽府境內的天馬山發生山體崩塌,從中顯現一柄古老的寶劍。劍身銘文如下:“包家大奴兒弓,神機妙火震浮空; 馬陷門內木子死,羅掛灘頭偽滿山。九九數盜,取出青鋒。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青田縣謀臣劉基所鑄”。四月初六這一天,在行都司所在地的地平麵下發現了一批火藥和鉛彈,具體數量分彆為火藥四十六簍、鉛子六簍。這批軍火上標注有“包都司製”的字樣,表明它們是由包都司監製。用這些(火藥和鉛子)來抗擊賊寇,幾乎每一發射擊都不會落空。按照記載,劉基去世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但如今關於這把古劍的說法並無確鑿依據。然而,在同一個月的十一日,羅汝即遭到殺害,不久後李自成侵犯鄖地卻遭遇失敗撤退。因此,“馬陷”一句似乎應指李自成,而“羅褂”一句似對應曹操羅汝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